脑血管母细胞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颅内的良性血管源性肿瘤
可出现头痛、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小脑损伤症状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中部分类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少数类型可辅助放疗
定义
脑血管母细胞瘤是成人后颅窝常见的良性原发性颅内肿瘤。
此类肿瘤为血供丰富、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性肿瘤,最常见于小脑和脑干,还可以发生于脊髓、视网膜,但很少发生在大脑半球。
本病可散发或者作为von Hipple-Lindau病的一部分。
分型或分类
按照发病情况分类
本病包括散发性及家族性,其中家族性(希佩尔-林道病,VHL)可作为全身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
家族性:希佩尔-林道病(VHL),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病灶多发,除神经系统外还可发生于胰腺、肾脏、肾上腺、附睾等多个器官。
散发性:原因不明,无家族史,病灶多为单发。
按肿瘤囊变类型分类
大囊小结节型:最为典型。
单纯囊型。
实质型。
发病情况
脑血管母细胞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5%,占颅后窝原发肿瘤的7%~12%。
散发性:好发于30~40岁,最常见于小脑,占全部比例的83%~95%,其次为脊髓,极少数见于延髓、大脑半球。
家族性:发病年龄略早,发病高峰为20~30岁,大约50%的肿瘤位于脊髓,40%位于小脑,10%位于脑干,极少发生在大脑半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