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胶质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起源于脑干的胶质瘤,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
常表现为嘴歪眼斜、呛咳、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运动不协调等
尚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定义
脑干胶质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脑干的胶质瘤,病灶最常发生与脑桥,其次是中脑、延髓,也可同时累及脑干各部位。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肢体瘫痪、昏迷等。
是脑肿瘤中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最高的肿瘤。
脑干胶质瘤并不是大脑半球的胶质瘤转移而来,也不是起源于丘脑、小脑、颈髓的胶质瘤浸润、累及脑干。
分型或分类
根据部位和生长方式分型
弥散型:最常见,肿瘤在脑干中均匀、弥散、浸润性生长,导致脑干体积增大。
局限内生型:肿瘤在脑干内局部呈囊性或实性生长,边界清楚。
局限外生型:肿瘤主要位于第四脑室内,多向背侧及侧方生长,较少侵犯脑干,症状发生较晚。
延颈髓交界型:瘤体生长在延髓和颈髓处,大多恶性程度较低。
按照分子遗传学特征分型
H3F3A K27M突变型:目前最常见,易转移复发,预后较差。
HIST1H3B/C K27M突变型: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预后相对较好。
IDH1突变型:仅见于成人,预后较好。
其他类型:并无上述基因突变。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
按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可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Ⅲ、Ⅳ级为高级别。
WHOI级: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可手术治愈,预后好(可长期生存)。
WHOⅡI级:低度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一部分患者可手术可治愈,结合手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WHO Ⅲ级: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增殖能力强,手术难以全切除,容易复发,手术后需辅助放化疗,整体预后不佳。
WHO Ⅳ级:恶性程度最高,肿瘤常常早期出现播散转移,手术效果差,术后放化疗等反应差,预后差。
发病情况
脑干胶质瘤占原发脑干肿瘤的75%。
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10岁,第二个高峰在30~50岁。
儿童患者较多,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20%,发病率为每年0.60/10万人。
成人患者较少,占颅内肿瘤的1.5%~2.5%,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
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