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组起源于脑桥的胶质瘤,在脑干内呈弥散性生长
患者常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复视、面瘫、肢体偏瘫等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基因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疗法。其中手术结合放疗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
定义
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是源于脑桥内部,呈弥散性生长的胶质瘤。
肿瘤原发于脑桥部位,肿瘤体积至少占脑桥的2/3,脑干外观呈弥散性肿胀。
分型
影像学分类
结合MRI增强扫描的特点和MET摄取情况分型。
伴有局灶性强化或高代谢型。
无局灶性强化或高代谢型。
病理学分类
按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可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Ⅲ、Ⅳ级为高级别。
WHO I级:良性肿瘤,相对预后好,可长期生存。
WHOⅡ级:低度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一部分患者可手术可治愈,结合手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WHOⅢ级: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增殖能力强,手术难以全切除,容易复发,手术后需辅助放化疗,整体预后不佳。
WHOⅣ级:恶性程度最高,肿瘤常常早期出现播散转移,手术效果差,术后放化疗等反应差,预后差。
按肿瘤部位分类
根据核磁共振检查DTI成像中皮质脊髓束与肿瘤位置的关系分型。
A型:推挤型,CST受到肿瘤的推挤发生移位,患者四肢肌力4-5级
B型:推挤+破坏型,CST同时受到肿瘤的推挤和破坏,患者受累肢体肌力2-3级
C型:穿过型,CST从肿瘤内部穿过,患者受累肢体肌力3-4级。
发病情况
发病高峰年龄呈现双峰分布,儿童5-10岁,成人30-50岁。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
发病率无明确流行病学调查,天坛医院曾统计数据分析,在脑干胶质瘤中,约80%为弥散内生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