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颅咽管瘤是胚胎时期发育异常,颅咽管残存的上皮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常见症状为发育迟缓、尿崩症、视力视野障碍等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发多起源于颅咽管的胚胎残余鳞状上皮
手术是颅咽管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颅咽管瘤是什么?
定义
颅咽管瘤是胚胎时期颅咽管残存的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虽然在细胞学上颅咽管瘤为良性病变,但其位置深在,全切除手术难度大,且术后可造成患者终身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称其为“生物学恶性”肿瘤
分型和分类
临床分型
中国国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将颅咽管瘤分为四型:
鞍内型:肿瘤主要位于鞍内,早期会使垂体受压而出现内分泌症状。
鞍上型:肿瘤位于漏斗前面(视交叉前型),肿瘤与垂体柄及灰结节关系密切,向视交叉前方生长,肿瘤位于漏斗后部可向视交叉后生长(视交叉后型)。
第三脑室前型:肿瘤主要位于第三脑室前部,多见于儿童,肿瘤大部分为囊性,可阻塞双侧室间孔导致脑积水
复杂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大部分为囊性肿瘤,起源于鞍区,可向斜坡、脑桥小脑角、额叶底部、侧脑室内方向生长。
病理分型
病理上颅咽管瘤分为造釉细胞型和鳞状乳头型。
造釉细胞型:最多见,几乎见于所有儿童及半数以上的成年患者。
鳞状乳头型:多见于成人,多为实体性肿瘤。
混合型:少见,含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组织特征。
发病情况
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年龄为5~15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5%,占先天性颅内肿瘤的60%,占鞍区肿瘤的30%。
属于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6%~15%,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
颅咽管瘤能治好吗?
本病无法完全治愈。
颅咽管瘤病理特征属于良性肿瘤,理论上可以通过手术全部切除治愈,但由于其位置特殊,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全部切除治疗存在困难。但积极治疗仍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据相关报道颅咽管瘤手术可使近八成患者的视野改善或稳定。
颅咽管瘤手术有危险吗?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虽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当大,所以术中风险相对较高。
手术存在的危险常与年龄呈正相关,即肿瘤与周围黏连较少易切除,一般年龄越小越易作全切除,并发症亦越少;成人颅咽管瘤多与周围组织粘连,常使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变严重程度重和患者身体条件差也常导致手术危险增加。
颅咽管瘤手术后会复发吗?
颅咽管瘤手术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其他颅内肿瘤,且容易复发。复发时间常在术后2~4年,且复发后,再手术的难度和死亡率增高。有研究证实肿瘤全切患儿术后复发率低于20%,但因肿瘤部位特殊,不能将肿瘤全切的患儿,易在术后5年内复发。
随访复诊能及时发现肿瘤复发,一般医生会要求按时复诊,建议对所有患儿随访至少5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