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前窝骨折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颅底前部的骨折
常见表现有头痛、呕吐、鼻腔流血或流液、“熊猫眼”、视力下降、嗅觉减退等
多由暴力、外伤引起
大多数患者以保守治疗,预防颅内感染为主,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定义
颅前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颅底骨折类型。
颅骨底部可分为三部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颅前窝位于的颅骨底部前1/3,由额骨、筛骨和部分蝶骨组成。其内包含大脑额叶、嗅球、部分脑膜和大脑动脉静脉等重要结构。
当颅骨受到外界暴力时,暴力可沿颅盖延伸至颅底,或头颅挤压伤间接导致颅底骨结构发生改变,完整性、连续性受到破坏。进而波及颅前窝内的脑叶、神经、血管、硬脑膜等结构。
患者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鼻腔流血或流液、“熊猫眼”、视力下降、嗅觉减退等。
分型
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不相通。
开放性骨折(内开放性),颅底骨折可引起硬脑膜破裂,通过颅骨底部的多个孔道、鼻窦、耳道与外界相通,引起外伤性气颅或脑脊液漏
发病情况
颅前窝骨折具体发病情况并无权威数据。
颅底骨折在所有颅骨骨折中占19%~21%,在所有颅脑损伤中占4%。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