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西肉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人类疱疹病毒8(HHV8)感染导致的、一种好发于皮肤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变,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
因为感染HHV8,又称Kaposi肉瘤相关性疱疹病毒(KSHV),同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致病
根据不同类型开展个体化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定义
卡波西肉瘤(KS)又称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是一种血管增生性疾病。因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HHV8),又称Kaposi肉瘤相关性疱疹病毒(KSHV)所致。
好发于皮肤,偶可发生于黏膜、淋巴结和内脏。
典型表现为皮肤多发性,青红或青褐色,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损害,可伴皮肤破溃,继发感染,以及淋巴水肿。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
分型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可将KS分为四种类型。
经典型KS
多见于地中海和东欧地区的中老年男性。
临床上最初表现为下肢远端皮肤多发性结节,常伴有肢体的水肿。
病变生长缓慢,多局限于皮肤,病程较长。
地方型KS
多见于非洲的儿童或成年男性。
儿童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主要累及颈、腹股沟和肺门淋巴结。还可累及内脏。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成人多表现为皮肤出现生长缓慢的斑点和斑片,但这些病变不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大可能会致命,类似于经典型。
医源型KS
又称免疫抑制相关型。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相关。
多见于实体器官移植后数月或数年,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直接相关。
部分患者在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后好转,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侵袭性。
艾滋病相关型KS
艾滋病相关型KS是CD4计数低于200/μL的艾滋病患者中第二常见的肿瘤。30%的未接受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患者会患KS。经ART后,KS风险显著下降。
多见于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
可表现为偶尔发现的局部病变,或是进展迅速的侵袭性病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