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外力等因素作用于距骨,导致其发生骨折
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活动障碍、踝关节畸形等
常见于重物砸伤、坠落伤、运动伤、车祸伤等情况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固定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定义
距骨骨折指的是外力等作用导致距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破坏。
距骨是跗骨的近侧骨之一,属于短骨,位于小腿骨(即胫、腓骨)和跟骨之间,连接了下肢与足部,与腓骨下端、胫骨远端共同构成踝关节。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根据距骨骨折发生部位可分为距骨头骨折、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骨折。
分类
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分类
距骨头骨折:骨折线位于距骨头部。
距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距骨颈部,是最常见的是距骨骨折,占总数的50%~80%。
距骨体骨折:骨折线位于距骨体部。
根据Hawkin分型,距骨颈骨折分为4型
Ⅰ型:距骨颈无移位骨折。
Ⅱ型:距骨颈移位骨折,伴有距下关节(距骨后关节面与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距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
Ⅲ型:距骨颈移位骨折,伴有距下关节及胫距关节(胫骨与距骨形成的关节为胫距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
Ⅳ型:距骨颈移位骨折,合并胫距、距下及距舟关节的半脱位或全脱位。
根据Sneppen分型,距骨体骨折分为5型
Ⅰ型:距骨滑车关节面经骨软骨骨折。
Ⅱ型:距骨体冠状面、矢状面或水平面的骨折。
Ⅲ型:距骨后侧突(即距骨体远端向后凸起部位)骨折。
Ⅳ型:距骨体外侧突(距骨远侧端膨大,向外侧突起为外侧突)骨折。
Ⅴ型:距骨体粉碎性压缩骨折。
Weber-Marti分型
Ⅰ型:损伤包括外侧突骨折、后侧突骨折、骨软骨片状骨折,以及头部和偏远端的颈部骨折。
Ⅱ型:这类骨折断端没有移位,且骨折并不与地面垂直,形成无移位垂直走行的偏近端颈部骨折或距骨体骨折。
Ⅲ型:损伤是有移位的Ⅱ型损伤,同时合并距下关节或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Ⅳ型:损伤包括距骨体从距下关节和踝关节中完全脱位的颈部或体部骨折,以及粉碎严重的体部压缩骨折。
发病情况
距骨骨折占全部骨折的0.14%~0.9%,约占足部骨折的3%~6%。
约有13%的距骨骨折为开放性骨折,19%~28%距骨骨折合并踝关节骨折,11%~18%合并跟骨骨折,18%合并跖骨骨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