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类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结肠类癌是源于结肠黏膜隐窝深部颗粒细胞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多为腹痛、呕吐、排便习惯改变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生活方式、饮食及大肠相关疾病有关
手术是结肠类癌首选治疗方法,晚期可采用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
定义
结肠类癌是源于结肠黏膜隐窝深部颗粒细胞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呈巢状排列,被称为类癌,有潜在恶性的特点,但生长缓慢,为低度恶性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
结肠可分为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
分类
根据类癌细胞排列结构特征可分为4型。
腺样型:细胞排列呈腺管样,菊团样或带状,此型最多见。
条索型:细胞排列呈实性条索。
实性团块型:细胞排列呈实性团块状。
混合型:细胞排列呈腺管、实性条索、实性团块。
发病情况
结肠类癌占全部类癌的5%​~6%。
主要分布在右半结肠(包括升结肠、右半横结肠)。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女性多于男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