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结肠癌是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多为便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生活方式、饮食及大肠相关疾病有关
治疗根据临床分期分级,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
定义
结肠癌是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
分型和分类
大体类型
大体分型是指肉眼直接看到的形态。
隆起型
肿瘤呈结节状、息肉状、菜花状或蕈状。
多发生于右半结肠。
侵袭性低,预后较好。
溃疡型
根据溃疡外形及生长情况又可分为局限性溃疡型和浸润性溃疡型。
溃疡型最多见,约占半数以上。
恶性度高,淋巴转移较早。
浸润型
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此型恶性度高,转移较早。
组织学类型
根据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结肠癌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肉瘤样癌及未分化癌等。
腺癌
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根据肿瘤腺管结构的分化程度,又可分为三级: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
黏液腺癌
由分泌黏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黏液。
恶性程度较高。
印戒细胞癌
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印戒细胞的细胞核深染,偏于细胞质的一侧,整个细胞在显微镜下似戒指样。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腺鳞癌
肿瘤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
其分化多为中度至低度。
较少见。
未分化癌
癌细胞弥漫呈片或呈团状,不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排列无规律,癌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
预后差。
发病情况
男女比例约为(2~3)∶1,普通人群中40~65岁发病率较高。
该病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发病率较低。
在中国尤其在大城市,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