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恶性程度也最低
多数在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肿块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辐射、碘异常等因素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需要辅以甲状腺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
定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恶性程度也最低。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以乳头形态为特征的一种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解剖结构
甲状腺为红棕色质软的腺体,呈蝴蝶型,由左、右两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存在锥体叶,多起于峡部。
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其上极的高度多在环状软骨上方,下极位于第5~6气管软骨环,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
甲状腺的周围结构
侧叶的背面有甲状旁腺,它产生的激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功能。
腺叶内侧面与喉、气管、下咽和食管相邻,外侧与颈总动脉相邻。
喉返神经行于腺叶后内侧的气管食管沟内。
分型
2017年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将甲状腺乳头状癌分为15种亚型。
普通型/经典型:约占甲状腺乳头状癌50%左右,主要形态特征是乳头结构和核型改变,核分裂象罕见,砂砾样钙化较为常见,主要位于淋巴管或间质。
乳头状微小癌:指肿瘤直径<1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包裹型:主要表现为包膜完整,包膜内并未有典型的乳头状癌及滤泡癌结构。该类型主要多发于青年女性。
滤泡亚型:主要以滤泡性生长方式为主,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核型。发生率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40%左右。
弥漫硬化型: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双侧或单侧甲状腺腺叶弥漫性增大受累,具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血清学特点。
高细胞型:主要组成细胞的高度是宽度的2~3倍,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具有经典型的核型特点。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侵袭性比经典型强,更容易发生甲状腺外侵犯及远处转移。
柱状细胞型。
筛状-桑葚样型。
靴钉型。
乳头状癌伴纤维瘤病/筋膜炎样间质。
实体/梁状型。
嗜酸细胞型。
梭形细胞型。
透明细胞型。
Warthin样型。
前6种亚型——普通型/经典型、乳头状微小癌、包裹型、滤泡亚型、弥漫硬化型和高细胞型相对常见,而其他亚型比较少见。
发病情况
发病率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85%~90%。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
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或年轻女性(<40岁)患者,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