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皮肤等部位的低度恶性肿瘤
与长期日晒、电离辐射、有害物接触等有密切关系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激光、冷冻、药物等
经系统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定义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是起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
是人体最常见的局部生长性皮肤肿瘤,也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
多见于面部,也可见于躯干。
缓慢发展,主要侵犯局部,极少转移。
分型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等因素,临床上主要将基底细胞癌分为以下5型。
结节型
最常见,约占所有基底细胞癌的80%,好发于面部。表现为凸起的淡红色或肤色光滑丘疹、斑块或结节,皮损较大时可有溃疡。
浅表型
好发于躯干,约占9.8%~12.9%,表现为淡红色斑疹斑片
硬斑病样型/浸润型
硬斑病样型占所有基底细胞癌的5%~10%,特点是有扁平、轻度萎缩或边界不清的硬质斑块。浸润型更少见。
色素型
占1%~7%,外观与结节型类似,但色素更明显。
纤维上皮瘤型
较少见,典型皮损为光滑的淡红色结节或斑块。
发病情况
基底细胞癌占全部皮肤恶性肿瘤75%,且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男女发病数基本相等。
易发生于X线过量照射处、红斑狼疮皮疹中、烧伤瘢痕处。
80%肿瘤发生于面部,可能是受长期日晒的影响。
少数基底细胞癌患者有家族史。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