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于肝胰壶腹(Vater壶腹)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主要症状是黄疸,还可有腹痛、消化道出血、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慢性胆管炎、胆道结石等多因素有关
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定义
壶腹癌发生于胆总管与主胰管汇合后形成的略微膨大的管道结构,即Vater壶腹部,属于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与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合称为壶腹周围癌。
分类
按大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和溃疡型。
按组织类型可分为:腺癌​、乳头状癌、黏液癌、神经内分泌癌等,其中以腺癌最多见。
肿瘤组织上皮来源可分为:肠道来源(肠型),较胰胆管型常见,起源于肠上皮细胞,常呈肿块型生长;胰胆管来源(胰胆管型),起源于末端胆总管和主胰管合并部位的上皮细胞,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呈溃疡型;混合来源(混合型)既包括肠型又包括胰胆管型。
发病情况
较为少见,每10万人约有0.49人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约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2%,壶腹周围癌的6%。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
中老年多见,尤以60~70岁多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