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高度恶性肿瘤
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紫外线照射共同影响导致
痣恶变信号:非对称、不规则、颜色改变、增大
早期手术后可治愈,中晚期易转移,预后差
定义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素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及眼部的结膜、葡萄膜等处。
分型
按原发部位分型
皮肤黑色素瘤
白种人常见,约占黑色素瘤病例的90%,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
包括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约70%)、结节型黑色素瘤(15%~30%)及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15%)、肢端雀斑痣样黑色素瘤等。
肢端雀斑痣样黑色素瘤在全世界相对不常见,但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多见,为我国黑色素瘤患者常见类型。
约占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黑色素瘤病例的50%,常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
黏膜黑色素瘤
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较多见,占黑色素瘤病例的20%~30%,常见于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等部位。
对于白种人,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只占1%~5%。
眼部黑色素瘤
相对少见,占所有黑色素瘤的5%。
其他少见类型
约占3.5%,包括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痣样黑色素瘤等。
发病情况
黑色素瘤发病率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3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
白种人黑色素瘤发生率较高,亚洲人发生率较低。
在我国所有年龄人群中,60岁以上男性发生率较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