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新生儿期胃部幽门环肌肥大增厚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呕吐,可见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等体征
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定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幽门环肌增生肥厚所致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还可能会出现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等体征。
幽门是胃与十二指肠相通的部分,周围有厚的环状肌肉,可防止未消化的大食物颗粒进入小肠,还可以防止已进入小肠的食物反流入胃。
幽门缩窄后食物、胃液不能顺利通过,这常引起营养障碍及生理功能紊乱。若早期积极治疗该疾病,预后一般较好,如不早期诊断及治疗,患儿可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
发病情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引起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5∶1,患儿多为足月儿,未成熟儿较少见。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病率约为1/3000~1/1000,即1000~3000名新生儿中可有1人患病,多见于第一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