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良性和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出现腰腹部肿块、腹胀和腹痛
不同危险因素病因不同,主要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
定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
肿瘤的来源有脂肪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组织、胚胎残余等,不包括肾、胰腺、肾上腺等器官。
分型或分类
腹膜后肿瘤以恶性为主,按照组织学来源可分为5个大类:来源于间叶组织;来源于神经组织;来源于生殖细胞;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无法分类​。
间叶组织来源
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也是最常见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0~60岁,生长缓慢,好发于肾周脂肪组织,多数有包膜或假包膜。
腹膜后脂肪瘤少见,中年肥胖女性好发,为实质性肿瘤,由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构成,由于生长缓慢、位置较深,无明显压迫症状而不易发现。
平滑肌肉瘤起源于腹膜后含平滑肌组织的血管等,成年女性多见,常因腹痛就诊。
纤维组织肿瘤良性较少,恶性较多。恶性中包括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生殖细胞来源
腹膜后畸胎瘤较常见,发生部位较高,常位于胰腺、肾脏附近,来源于胚胎残留组织。多见于儿童,肿瘤较小时,无临床症状,肿瘤较大时,出现压迫症状。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是一种孤立的、有包膜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多发,无包膜,在腹膜后常发生于肾脏周围、腰椎前方。
节细胞神经瘤约占腹膜后肿瘤的8.3%,绝大多数为无功能性,少数有功能性的病人表现为高血压或糖尿病。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神经嵴,好发于婴幼儿,患儿有贫血、恶心、发热等症状。
异位嗜铬细胞瘤 多见于20~50岁成年人,多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旁,也可在肾脏、肾门、胰头附近。临床上多引起肾上腺功能亢进,有阵发性高血压。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外的交感神经节旁,嗜铬细胞肿瘤性生长形成的一类罕见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常有阵发性高血压、腹痛、腹部包块,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
淋巴组织肿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及单核巨噬系统的肿瘤,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可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也可局限于腹膜后区域,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情况
该病发病率低,占全身肿瘤的0.07%~0.2%,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60岁。
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1.3:1;只有盆腔腹膜后或骶前区肿瘤的发病率是女性高于男性,比例约为3:1,且多为儿童或青少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