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腹膜上发生、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出现腹水、腹胀、腹痛、贫血、体重减轻
原发性腹膜癌病因还未明确,继发性腹膜癌是由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到腹膜引起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主,可同时配合化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法
定义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腹膜癌常发生于卵巢外腹膜,较为罕见,其组织学类型与卵巢癌相似。
早期可无特殊症状,中晚期会出现腹水、腹胀、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分类
肿瘤来源分类
腹膜癌根据肿瘤起源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癌和继发性腹膜癌。
原发性腹膜癌
肿瘤原发于腹膜。
肿瘤组织形态类似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
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同时配合化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法。
继发性腹膜癌
多来自胃肠道肿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也可以来源于肺癌及乳腺癌等肿瘤。
继发性腹膜癌治疗方法同原发腹膜癌,但同时需要对其来源的原发肿瘤进行同时治疗。
发病情况
原发性腹膜癌
原发性腹膜癌多发于女性。
一般以中老年尤其是老年女性为主要患病人群。
继发性腹膜癌
主要发生于其他器官患有肿瘤的患者,如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子宫癌等的患者,可能因癌细胞转移从而导致继发性腹膜癌。
既往患有肿瘤但临床治愈的患者,也可能因为肿瘤复发转移至腹膜而患病。
转移情况
因原发性腹膜癌早期病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已是晚期,癌细胞可转移至多器官。
致病原因
原发性腹膜癌
原发性腹膜癌病因目前没有完全明确,主要有两个观点。
一是女性腹膜与苗勒氏管上皮有共同的胚胎来源,因此与卵巢癌有相似的癌变机制。
二是由于胚胎使其性腺迁移途中遗留下的卵巢组织发生恶变。
继发性腹膜癌
继发性腹膜癌的病因主要是来源于其他器官
肿瘤转移导致的。
早期
中晚期
主要症状
腹水、腹胀、腹痛
因肿瘤导致患者腹腔液体增多。正常情况下,人的腹腔内有少量液体,起到保护、润滑的作用,液体量不超过200ml。但是当患者为腹膜癌引起的腹水时,会出现大量液体。
因患者肿瘤导致腹部液体异常增多,导致患者腹部增大,有腹胀的症状。
因患者腹水不断增长,会使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
恶病质
因患者患有恶性肿瘤。
贫血
患者因肿瘤导致
恶病质,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容易出现贫血。
其他症状
呕血、黑便
若患者继发性腹膜癌来源于胃肠道肿瘤,则可能会合并胃肠道肿瘤的呕血、黑便症状。
触及肿块
若患者继发性腹膜癌来源于
卵巢肿瘤,则可能会触及到肿物。
其他原发肿瘤症状
因多器官肿瘤均有可能转移至腹膜导致继发性腹膜癌,一般当患者出现继发性腹膜癌时,都可能伴有原发肿瘤的各项症状。
就医科室
普外科
当发现出现腹水,同时伴有腹痛、腹胀症状时,可以就诊于普外科。
肿瘤科
当患者出现
恶病质,短期内体重骤减,消化不良时,可以就诊于肿瘤科。
其他科室
当女性患者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月经周期异常时可就诊于妇科。
当患者有消化道异常、呕血、黑便症状时,可以就诊于消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穿宽松方便衣物,便于医生做体格检查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尽量不佩戴首饰,需摘掉活动假牙,便于做磁共振检查。
建议有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腹水、腹痛、腹胀等症状?
是否有短期内体重减轻的症状?
是否有阴道异常出血、月经不正常的症状?
不适症状出现多久了?持续存在还是有时可以缓解?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病史清单
患者是否患有其它器官肿瘤,或是否有肿瘤病史?
是否喝酒?喝酒多久了?每天喝多少?
是否吸烟?吸烟多久了?每天多少支?
亲属中是否有肿瘤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专科检查:如病理、细胞学、超声等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核磁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胞学、
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结果。
诊断依据
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膜癌的诊断依据不尽相同。
原发性腹膜癌的诊断不仅需要组织学结果,还需要鉴别其与卵巢癌的区别。
继发性腹膜癌初步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原发性腹膜癌
双侧卵巢正常大小或生理性增大,或因良性疾病增大。
卵巢外的肿瘤病灶必须大于卵巢表面的病灶。
光镜下卵巢病理必须满足:
肿瘤浸润仅限于卵巢皮质,间质未受累。
肿瘤侵犯卵巢皮质和皮质下间质,范围<5mm×5 mm×5 mm。
无论有否卵巢皮质受累,肿瘤侵犯卵巢组织的范围<5 mm×5 mm×5 mm。
肿瘤组织学特征以浆液性类型为主,类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由于本病多灶性生长,临床表现隐匿,在症状、体征、影像、血清CA125腹水细胞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异性很低,绝大多数患者是在手术和病理诊断后才能确诊。
继发性腹膜癌
症状
早期腹膜癌患者无明显不适。
中晚期可有典型的逐渐加重的腹水、腹痛、腹胀、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体征
早期患者常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中晚期可观察到患者腹胀,查体为腹水。
一般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病毒血清学、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
心肌酶谱等。
一般检查用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有助于后续选择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CT检查。
核磁检查:继发性腹膜癌可以表现为沿肠系膜表面直接扩散、腹腔内种植、血行转移以及淋巴转移。增强加脂肪抑制可以显示块状的腹膜转移病灶明显强化,边界一般不光整。腹腔内种植转移病灶表现为多发散在分布的小结节强化灶。
细胞学检查
经腹腔穿刺抽吸腹水进行细胞学检查,其检查阳性率50%~80%。以下3点可以提高腹水癌细胞检出率:
多次反复查找。
抽取足量的腹水,至少500ml。
抽取腹水前让病人多次翻身,使沉淀的癌细胞更易抽出。
病理学检查
腹腔镜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其他检查
如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等相关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指导后续治疗。
鉴别诊断
卵巢癌
早期无症状,无意中摸到
下腹部包块或妇科检查时发现。
可感下腹部不适,一般无明显腹痛。
部分病人可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
可引起尿频或便秘。
肿瘤增大时下腹可摸到肿物,肿物可活动,也可固定不动。
妇科检查可以摸到子宫以外的包块。
子宫内膜癌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后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症状。
若肿瘤累及宫腔,可引起
宫腔积液,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结核性腹膜炎
以腹胀、腹水,全腹部弥漫结节为主要症状和体征。
单根据影像学很难将其与腹膜癌进行鉴别。
可取组织行病理进行确诊,也可检测结核杆菌及CA-125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防止并发症。
治疗原则: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腹膜癌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腹腔热灌注治疗。
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原发性腹膜癌的首选应该还是彻底切除
肿瘤,不能彻底切除者应行减瘤手术(Debulking Surgery)力争残余瘤在2cm以内,必须强调双侧卵巢同时切除,以观察卵巢病变情况。
化疗
化疗药物尚不规范,仍以卵巢癌化疗方案为主。
二线化疗用于一线化疗进展、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可以先进行减瘤手术再次行化疗,常用药物有: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
多柔比星等,如果患者存在铂类耐药,可首选非铂类单药,如多柔比星、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也可以联合贝伐珠单抗。
继发性腹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常用术式有6种:大网膜和脾脏切除术;左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右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小网膜和
胆囊切除术;盆腔腹膜切除术;胃窦部切除术。
腹腔化疗
药代动力学优势:使腹腔肿瘤直接浸泡在抗癌药液中,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用药后药物主要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代谢后减少了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腹腔化疗提高了门静脉系血液和肝脏中化疗药物浓度,而肝脏则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
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CHPP)综合利用了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在术中清除和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
有效防治术后腹腔复发和转移,是配合手术最合理、有效辅助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
因继发性腹膜癌来源于其他器官肿瘤,应在治疗腹膜癌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肿瘤,从源头上进行治疗。
治愈情况
总体预后情况
腹膜癌无法自愈。
若原发性腹膜癌无法做到根治性切除以及继发性腹膜癌预后较差。
预后因素
早诊早治:若早期发现原发性腹膜癌根治性切除可有较好预后。
疾病特点: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早期很容易忽略,导致肿瘤出现转移或者无法根治的情况。
患者身体素质:因为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若患者年龄较大,可能术后恢复较差。
本病在日常生活需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吃过烫的食物,注意细嚼慢咽,少吃熏制、腌制、生冷、辛辣刺激、硬质粗糙等食物。
对于同时患有胃肠道肿瘤的可给予半流食或者流食,少食多餐。
对出现营养不良者或贫血者,在饮食中注意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的食物,如鱼、蛋类、瘦肉、鸡、动物血等。
生活管理
生活中应戒烟忌酒。
避免过度的劳累,注意休息。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
心理支持
家属需多鼓励和开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可以让其有更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患者自身应保持心情舒畅,正视疾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患者平时可与病友进行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诊复查
复诊可提早发现
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行手术治疗后,应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行化疗治疗后,应按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复查项目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肿瘤标记物、腹部CT、超声等。
预防
腹膜癌的预防无法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
可大致分为日常预防和定期筛查。
日常预防
避免过于粗糙、辛辣的食物。
避免长期吸烟、饮酒。
出现腹部不适时应早期就诊,及早治疗。
有家族史或高发区人群应做好筛检、体检。
定期筛查
筛查的目的是降低人群死亡率和发病率。
主要的筛查目标是中老年妇女及有其他器官肿瘤的患者。
主要筛查手段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议包括:
定期监测自身体重变化及营养摄入情况。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