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的一种类型,是指两根及以上的肋骨骨折
局部疼痛、压痛,深呼吸、咳嗽等疼痛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胸廓畸形
外伤、骨质疏松、肋骨肿瘤等可引起
轻度的肋骨骨折可保守对症治疗,严重的则需手术治疗
定义
多根肋骨骨折是肋骨骨折的一种类型,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肋骨,导致两根及以上的肋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
分型
根据肋骨的断端有无刺破皮肤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肋骨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肋骨断端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
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处胸壁皮肤软组织完整,不与外界相通称。
根据肋骨骨折程度
多根单处肋骨骨折:两根以上肋骨各自发生1处骨折。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两根以上相邻肋骨各自发生2处或以上骨折。
发病情况
多根肋骨骨折的发病情况没有明确的数据。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全部创伤中约占10%,在胸部创伤中约占61%~90%。
肋骨骨折多发生在第4~7肋,其余肋骨因解剖位置等关系甚少骨折。但是,一旦暴力作用强大时,这些肋骨也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致病原因
分为外伤性病因和病理性病因。
创伤
直接暴力:主要包括钝器击打、车祸冲撞伤等,往往会使受力处的肋骨向胸腔内弯曲折断。火器或锐器等损伤,往往会使肋骨断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肋骨骨折。
间接暴力:前后胸壁的
挤压伤、疲劳,使肋骨体段向外弯曲折断。
病理性损伤
肋骨存在原发或继发
肿瘤转移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等原因导致骨质破坏,骨质结构发生改变,受到轻微外力可引起多根肋骨骨折。
易患因素
司机、建筑工人、老年人、绝经期女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肿瘤患者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
司机、建筑工人如不重视安全,发生车祸、高处坠落、碾压的风险较高,容易因外力冲击,引起多根肋骨骨折。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骨质疏松,骨脆性比较大,受外力后易出现多根肋骨骨折。
肋骨原发
骨肿瘤或肋骨存在继发恶性肿瘤,受轻微外力也容易出现多根肋骨骨折。
主要症状
局部疼痛
因多根肋骨骨折连续性中断,肋骨骨折断端可刺激肋间神经导致局部胸痛。
在活动、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挤压前后胸廓时疼痛加重。
在伤处施加压力时疼痛加重。
胸廓畸形、连枷胸
多根肋骨骨折后,骨折区的肋骨前后端失去骨性连接和支撑,可出现
胸廓畸形,如凹陷或突起等。
连枷胸:多根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在自主呼吸时出现反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相对外突,导致伤员出现低通气状态,甚至诱发呼吸衰竭,称为连枷胸。
局部组织肿胀
外伤导致多根肋骨骨折一般都有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可出现局部肿胀。
其他症状
咳痰、痰中带血、咯血
肋骨骨折后骨折断端刺破胸膜和肺组织致痰中带血或
咯血。
呼吸变浅、咳嗽无力
胸痛会引起患者不敢呼吸,导致呼吸变浅、咳嗽无力。
骨擦感
肋骨骨折后如果骨折断端错位明显,手摸时可感觉到断端相互摩擦。
并发症
肺不张、肺部感染
主要是由于胸痛,患者咳嗽无力,呼吸变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
血胸、气胸、皮下气肿
骨折断端向内移位可刺破胸膜、肋间血管和肺组织,产生
血胸、气胸、
皮下气肿。
伤后晚期骨折断端移位发生的损伤可能造成迟发性血胸或
血气胸。
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呼吸循环衰竭
连枷胸会导致呼吸运动反常,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的不均衡造成纵隔扑动,影响肺通气,导致缺氧和
二氧化碳滞留,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
如果肋骨断端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也会引起失血性休克。
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发绀,以及休克相关的症状。
内脏器官损伤
肋骨骨折可能导致的肝、脾、肺、心脏及大血管等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肋间神经损伤
肋骨骨折可能导致肋间神经损伤。
表现为胸痛等症状。
就医科室
骨科、胸外科
有胸部外伤史或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如果出现胸痛,咳嗽、深呼吸,转体时疼痛加重等症状时需就诊骨科、胸外科。
急诊科
如果外伤严重,出现
胸廓畸形、
开放性损伤、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紧急送往急诊科或拨打120进行抢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自行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疼痛是否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受过何种外伤?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如车祸、斗殴、摔倒。
临床表现
症状
有局部疼痛、
胸廓畸形、
骨擦感、皮肤破损或擦伤等症状。
体征
外观出现胸廓畸形,呼吸时胸部异常活动。
挤压胸廓可伴有明显疼痛,为胸廓挤压征阳性,是典型的
肋骨骨折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用于判断是否有出血、感染。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了解呼吸功能受损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
X线
X线片是多根肋骨骨折的常规、首选检查。
胸部X线可见比较明显的骨折线及骨折移位情况,可了解有无气胸等并发症,但是对于错位不明显、肋软骨骨折一般无法显示。
CT检查
胸部CT对于侧肋肋骨骨折、错位不明显的肋骨骨折、肋软骨和肋骨交界处骨折可清楚显示。
可以观察骨折块的大小、数量,关节面损伤、塌陷程度等,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病理检查
肋骨原发肿瘤或有恶性肿瘤转移灶时,可对肿瘤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
鉴别诊断
肋间神经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胸痛。
不同点:
肋间神经炎一般表现为肋间神经支配区的阵发性疼痛,一般没有明显外伤,胸部X线或CT无明显异常。由
带状疱疹引起的
肋间神经痛,患者在视诊时可发现皮肤疱疹。
胸肌内筋膜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胸痛。
不同点:胸肌内筋膜炎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胸部疼痛,无固定疼痛部位,可在皮下触及到结节,没有明确外伤史,X线或CT无明显异常。
胸壁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均会出现胸部疼痛、肿胀等。
不同点:
胸壁软组织损伤没有明显的胸廓畸形、异常活动,X线或CT没有明显异常。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救治疗、一般治疗、外固定、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急救治疗
外伤严重、多发性损伤、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需要进行急救治疗。
输血、输液
如果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
包扎
如果有出血,可以通过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止血。
伤口处进行适当消毒后,使用干净的布或无菌敷料包扎。
如果为
开放性骨折,没有压迫重要血管或神经,不复位,防止感染扩大。
固定
以减少搬运过程中对血管、神经等损伤,减轻疼痛,减少移位,便于运送。
使用夹板、木板、树枝等把肢体固定在固定姿势,并可用布条等绑好,防止移动。
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上肢可以固定在胸部,下肢可以与对侧健康下肢捆绑固定。
固定时注意观察受伤肢体,如果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发紫等情况,应当适当松绑。
转运
处理后如果病情稳定,应拨打120,尽快转移至最近的医院治疗。
一般治疗
包括:镇痛、促进排痰、早期活动等。
注意事项: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疼痛不可避免,但不应因疼痛而避免咳嗽,避免分泌液积于肺内,引发感染。
镇痛治疗
通过止痛药物口服、肌内注射或神经阻滞等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止疼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物等。
神经阻滞:包括
肋间神经阻滞法、静脉镇痛法、硬膜外麻醉法,胸膜腔内麻醉法等。
排痰
主要包括:雾化化痰、纤支镜吸痰、肺部物理治疗、早期活动等。
适用于: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滞留的患者。
肺部物理治疗包括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等。骨折1~2周内吹气球,每组15次,每天3组,根据身体情况调整。
呼吸机正压通气
适用于多根单处肋骨骨折,但骨折断端错位明显胸廓出现塌陷的患者,以及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也就是
连枷胸患者。
正压通气对浮动胸壁可起到“内固定”作用。
外固定
有效固定肋骨,控制反常呼吸。
适用于骨折断端错位较明显的多根单处肋骨骨折或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主要是使用多头胸带、弹性胸带、肋骨板等。
胸腔闭式引流
用于改善呼吸困难。
手术治疗
适应证
连枷胸造成的反常呼吸。
肋骨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端明显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损伤大血管引起大量血气胸,或损伤重要器官者,需要紧急开胸探查。
开放性肋骨骨折。
应用呼吸机治疗效果不佳。
注意事项
术前需要禁食水。
术后需要注意切口卫生,避免切口感染,恢复期为4周左右。
对于植入的内固定装置,如无发生感染、引发疼痛、移位、断裂或其他不适的情况,一般无需取出。
手术方式
与固定材料有关。主要使用的固定器材包括钛合金锁定板、髓内固定装置、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模块化肋骨重建假体等。
其他治疗
对于因肋骨原发
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肋骨导致的多根肋骨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肿瘤分期,采取手术结合放疗或化疗等全身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症者则需要使用
钙剂、维生素D、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治愈情况
骨折断端错位不明显的单纯多根肋骨骨折或并发少量
血气胸等多根肋骨骨折预后较好,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严重的多根肋骨骨折尤其是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如大血管损伤、
肺挫伤、肝脏损伤、心脏损伤等,以及表现为
连枷胸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其病情往往非常凶险,需要及时进行救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危害性
多根肋骨骨折可因疼痛、影响正常呼吸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能会因损害呼吸和循环功能,危及生命。
治疗后可能存在肺功能下降、畸形愈合的可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对于骨质疏松及老年骨折患者,尤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术后早期(1~2周)
开始进食,应以清淡、营养均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鸡蛋、瘦肉、豆类、新鲜蔬果等。
术后中期(3~4周)
由清淡饮食转为高营养饮食,并保证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质、
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每日500毫升)、动物肝脏(一周1~2次)、瘦红肉、虾皮、海带、豆腐等。
每日保证饮水1600毫升。
骨折后期直至恢复阶段(5~6周)
饮食可逐步恢复正常,但应注意膳食均衡。
保证足够的牛奶摄入(每日300~500毫升),多晒太阳。
蔬菜每日应摄入400克(生重),其中深绿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水果每日200克(约一个拳头大小的量)。
生活管理
肋骨骨折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正常呼吸和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每日应适当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骨折康复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注意保护,防止再次受伤。
可以采取向健侧卧等睡姿,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避免负重、剧烈运动、大笑、深呼吸等,影响骨折愈合。
心理支持
多根肋骨骨折后可出现疼痛,导致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需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康复锻炼
肋骨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用力呼吸或过度活动,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康复运动。
如果需要
咳痰,可以由家属协助。家属可以一手呈碗状,以适当的力度叩击患者的骨折处以外的背部,可以促进排痰,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也不要拍打骨折及周边部位。
康复运动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吹气球等。每日可进行3组,每组15次,可根据体力适当调整次数。
病情监测
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注意观察术后症状变化,如出现疼痛剧烈或感觉异常,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主要检查相关症状是否好转并指导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出院后,一般建议遵医嘱定期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局部X线片、CT等。
预防
进行运动时,佩戴好护具,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撞伤。
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出现意外。
老年人及女性绝经后,应根据情况补钙及补充维生素D,增加骨密度。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止外伤和意外事故发生,以免造成骨折。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综合措施,改善肌力和视力,提高平衡和反应能力,防碰、防摔及防骨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