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烧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长时间接触43~60℃的致热源引起的皮肤烧伤
烧伤局部有红肿、水疱、痛感迟钝,后期出现深层组织坏死等严重程度与温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相关。表现
常因熟睡或意识丧失时,长时间接触温度不是很高的致热源引起
手术是治疗低热烧伤的首选方法
定义
低热烧伤是指43~60℃的致热源长时间与皮肤接触,热量蓄积所引发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损伤,是常见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的一类烧伤。
低热烧伤创面深度与温度及受热时间呈正相关。
创面虽呈现水疱样改变,深部组织却可能损伤严重。
临床上常将低热烧伤误诊为浅度烧伤而延误治疗。
发病情况
低热烧伤多发生在冬季,以女性居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