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般指发生在肝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下降和消瘦等
病因不清,与胆道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相关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还可以进行放疗或化疗
定义
胆管癌,一般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即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
肿瘤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是预后比较差。
提示
广义的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肝胆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癌。但肝内胆管癌一般又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分型。
本篇特指肝外胆管癌。
疾病类型
按部位分型
上段胆管癌:又称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右肝管至胆囊管开口以上部位,占50%~75%。
中段胆管癌:位于胆囊管开口至十二指肠上缘,占10%~25%。
下段胆管癌:位于十二指肠上缘至十二指肠乳头,占10%~20%。
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分型
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通畅。
Ⅱ型:肿瘤侵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累及左右肝管开口。
Ⅲ型:肿瘤侵及肝内一侧的一、二级肝管。
累及右肝管者为Ⅲa型。
累及左肝管者为Ⅲb型。
Ⅳ型:肿瘤侵及左右一级肝管。
按大体形态分型
胆管癌按大体形态分成三个亚型:乳头状癌、结节状癌和弥漫性癌。
乳头状癌:好发于胆管下段,呈息肉样突入腔内,有时为多发且有大量的黏液分泌物。
结节状癌
肿瘤小而且局限,可表现为硬化型或结节型。
硬化型多在胆管上段。
结节型多在胆管中段向管腔内突出。
弥漫性癌:胆管壁广泛增厚、管腔狭窄,向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与硬化性胆管炎难以鉴别。
组织学分类
组织学类型95%以上为腺癌,其中主要是高分化腺癌,低分化、未分化癌较少见且多发生在上段胆管。
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功能类似某种正常组织,则称为高分化(分化好);与正常组织相似性小,则称为低分化(分化差);分化极差,以致无法判断其分化方向的肿瘤,称为未分化。
高分化是胆管癌组织学分级中最好的一种形态,中、低分化是分级中等的形态,未分化分级较差、恶性程度较高。
其他尚有鳞状上皮癌、腺鳞癌、类癌等。
发病情况
发病率:胆管癌较少见,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以下,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3%。
地域特点
胆管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胆管癌的发病率较低。
肝吸虫感染多发地区如泰国、中国和韩国发病率明显高,印度北部和日本亦高发。
好发人群:胆管癌多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4:1。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