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病
概述 病因 分类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较缓慢。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
肠息肉病理分型是什么
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其他类型等。
1.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为腺上皮增生所形成的真性息肉,根据病理组织学又分为三类,如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
2.炎性息肉:是由炎症刺激肠上皮造成的,可继发于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恶变倾向较低。
3.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等,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发生在10岁以下。
4.其他类型:如化生性息肉、黏膜肥大赘生物,以及某些源于类癌的息肉等。
肠息肉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