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在部分胃切除术后,剩余的胃部发生的癌症
症状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黑便等
常见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低蛋白饮食、胃切除手术方式等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定义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是指在部分胃切除术后,在剩余的胃部分发生的癌症。这种癌症可能发生在原先手术后的数月或数年后。
鲍尔弗(Balfour)于1922年首次提出残胃癌概念,指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生于残胃的恶性病变。后逐渐把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时胃疾病的性质、切除范围、重建方式如何,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
残胃癌常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黑便、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通常需要通过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来确诊。
残胃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癌症的分期、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式。
分型
残胃癌的分类通常基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管状腺癌:包括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乳头状腺癌。
印戒细胞癌:癌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未分泌到细胞外的黏液,将细胞核挤到细胞的边缘,呈“戒指”样,有明显的浸润转移倾向,预后较差。
未分化癌。
发病情况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2016年我国胃癌目前仍然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胃癌新增患病人数达到39.78万,约有28.9万人因患胃癌而失去生命。
残胃癌的实际发病率为1%~5%,但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癌占所有胃癌的比率约1%~10%。
男性残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是女性的3~9倍。
产生残胃癌(胃Ca)是什么意思啊
产生残胃癌(胃Ca)是指胃部手术后,至少5年或5年以上,残余的胃上再次出现肿瘤。
消化性溃疡术后可以发生残胃癌,高发于术后10-15年,发生率在10%左右。通常残胃癌的症状与胃癌相似,患者常出现上腹部无规律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等,考虑残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残胃癌一经确诊,需要尽早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尽量切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术后联合化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残胃癌患者,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通过全身化疗及局部治疗等,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