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瘢痕疙瘩为创面愈合后皮肤内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皮肤良性肿瘤
一般伴有明显的瘙痒、刺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某些人的特殊体质有关,或有家族倾向
轻度瘢痕疙瘩可采取保守治疗,严重的瘢痕疙瘩需要手术治疗配合其他疗法
定义
瘢痕疙瘩为创面愈合后皮肤内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形成的皮肤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为肿块形态不一,呈粉红色或红褐色,质地硬韧,弹性差,表面可光滑也可凹凸不平存在皱褶,肿块明显突出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并向周围进行生长。伴有明显的瘙痒、刺痛症状,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
瘢痕疙瘩存在持续性生长的特性。
分类
根据瘢痕疙瘩发生的部位、数量分类
单部位单发(1个部位发生1处瘢痕疙瘩病变)。
多部位单发(2个或2个以上部位,每个部位发生1处瘢痕疙瘩病变)。
单部位多发(1个部位发生2处或2处以上瘢痕疙瘩病变)。
多部位多发(2个或2个以上部位,每个部位发生2处或2处以上瘢痕疙瘩病变)。
根据瘢痕大小分类
小型瘢痕疙瘩:最大径<2.0 厘米。
中、大型瘢痕疙瘩:瘢痕长度为2.0~10.0 厘米,宽度<5.0 厘米,手术切除后可以直接拉拢缝合。
超大型瘢痕疙瘩:长度>10.0 厘米,宽度≥5.0厘米,切除后无法直接覆盖,需要植皮或皮瓣转移闭合创面。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肿瘤型瘢痕疙瘩:表现为充血不显著、色暗和明显隆起的块状物。
炎症型瘢痕疙瘩:表现为充血明显,伴有痛痒等症状。
发病情况
青壮年多发,婴幼儿和老年人罕见。
无明显性别差异。
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多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