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膀胱的肿瘤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血尿、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
尚不明确,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及长期接触联苯胺、β-萘胺等
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常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定义
膀胱肿瘤是指发生于膀胱内各种组织来源的肿瘤。
约95%的膀胱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绝大多数上皮性肿瘤成分为尿路上皮(既往称移行上皮),故称为尿路上皮肿瘤或移行上皮肿瘤。
膀胱肿瘤中最常见且最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的是膀胱癌。
分型和分类
按组织来源分类
膀胱肿瘤按照组织来源,可分为上皮来源和非上皮来源两大类肿瘤。
膀胱上皮来源的肿瘤
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占全部肿瘤的95%以上。
膀胱非上皮来源的肿瘤
主要包括:平滑肌瘤血管瘤嗜铬细胞瘤等,以及膀胱非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但均极少见。
按肿瘤性质分类
膀胱肿瘤按照肿瘤性质,可分为膀胱良性肿瘤及膀胱恶性肿瘤。
膀胱良性肿瘤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是尿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外生性乳头状瘤。中老年男性好发。多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往往是间断性无痛性血尿。
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是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男性多见。多见于输尿管口周围。常见的症状是间断性无痛性血尿。手术切除后可以复发。
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又称Brunnian腺瘤,是以内生性生长为主的一种良性肿瘤。中老年男性好发,多见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常见的症状是间断性无痛性血尿,排尿困难等。
膀胱副神经节瘤:又称膀胱嗜铬细胞瘤。占膀胱肿瘤的0.1%。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典型表现为排尿时出现高血压等症状。
膀胱恶性肿瘤
尿路上皮癌:是膀胱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90%。具有多灶状发生和术后易复发等特点,侵及肌层者则易转移。
膀胱鳞状细胞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5%。好发于老年人,往往与结石及长期留置尿管有关。比尿路上皮癌预后差。
膀胱腺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2%。好发于中老年人。比尿路上皮癌预后差。
脐尿管癌:脐尿管癌是位于膀胱顶部的来源于残余脐尿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多为腺癌。
膀胱透明细胞腺癌:又称中肾癌。为一种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于男婴,膀胱内肿瘤往往呈息肉状生长。
膀胱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患者发病年龄46~82岁,没有性别差异。
发病情况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而膀胱上皮来源的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占全部肿瘤的95%以上。
世界范围内,各癌种发病率的排名中膀胱癌位列第十,每年新增患者约55万人。
在我国,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膀胱癌好发年龄51~70岁,发病高峰为65岁,罕见于30岁以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