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融合型肺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肺癌患者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阳性
各种因素引起的ALK基因融合
除可针对性应用ALK抑制剂治疗外,总体上与其他类型肺癌大致相同
晚期肺癌预后相对较差
定义
ALK融合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分子分型,分型意义是为了指导临床诊疗决策。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在多个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
ALK融合型肺癌是指肺癌患者的ALK基因产生融合,主要包括含有重排的ALK基因或ALK融合蛋白两种情况,主要存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
不管是ALK基因重排,还是ALK融合蛋白,一般只要其中至少一种阳性,就可以定义为ALK融合型肺癌。
发病情况
研究数据表明,约3%~5%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为ALK融合型肺癌。
另有研究显示,ALK融合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在早期患者中ALK融合发生率为2.4%~8.6%,在晚期患者中为8.7%~9.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