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表现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口腔黏膜有白色假膜或充血发红
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一般行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辅以支持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损
定义
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口腔念珠菌病可分为以下三类。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在新生儿最多见,发生于新生儿时又称雪口病或鹅口疮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又称义齿性口炎。大多是由于义齿附着的真菌所致。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多伴有轻到中度的上皮异常增生。
念珠菌性唇炎
病变发生于唇部,下唇为主。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可同时有念珠菌性口炎或口角炎,又分为以下两型。
糜烂型:病损为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表面脱屑。
颗粒型:有下唇肿胀,唇红和皮肤交接处可有突出的小颗粒。
念珠菌性口角炎
病变在双侧的口角区。
多见于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和患血液病者。
老年患者多与戴义齿(即活动假牙)有关,儿童患者在冬季出现口唇干裂继发的念珠菌性口角炎较为常见。
发病情况
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以及器官移植、糖尿病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高。
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但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之一。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年老体弱者、糖尿病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及戴活动假牙的人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