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急性中毒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窒息等;慢性中毒出现关节疼痛和牙变色等
主要因吸入或口服含氟化合物引起
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应对饮用水除氟或换饮低氟水
定义
氟中毒指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导致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骨骼、牙齿等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氟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各种人体组织均含有氟。人体每日摄入1~1.5mg,最多不超过4mg,摄入过量的氟对健康有害。
如果吸入高浓度氟化物烟雾,或者口服大量氟化物,可导致人体出现氟中毒。长期生活在高氟地区,或者环境中存在氟化物污染,也可以出现氟中毒。
氟中毒包括氟及氟化物的急性氟中毒。
分类
急性氟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或误服过量氟化物,引起的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慢性氟中毒
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
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含氟量过多导致的慢性氟中毒称为地方性氟中毒,其主要特征是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发病情况
我国的氟中毒分布很广,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流行。
全国近1000个县中71000多个自然村(屯)发现有氟中毒,其中氟斑牙患者达2100多万人,氟骨症患者100多万人,受威胁的人口达727万多。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省交界的山区。
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