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外周血红细胞重度缺乏,血红蛋白浓度在30~59g/L即为重度贫血
症状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胸闷、气促等
治疗方法有输血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不同原因的重度贫血预后不同,重度贫血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由于外周血红细胞容量测定复杂,临床上常用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
健康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而妊娠期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
外周血红细胞重度缺乏,血红蛋白浓度在30~59g/L即为重度贫血。
分类
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重度贫血可有不同的分类。
按贫血发生的急缓
分为急性贫血、慢性贫血。
按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
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脏疾病引起的贫血等。
正细胞性贫血
80fl≤MCV≤100fl、3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
常见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3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
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新生红细胞明显增多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按骨髓红系细胞增生程度
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
发病情况
研究发现:
2019年全球6~59月龄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约为1%。
中国2000~2020年0~14岁儿童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1.3%。
在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重度贫血的概率约为3.66%,主要发生在胃肠道肿瘤。
中国妇女2012~2016年妊娠期重度贫血患病率约为1.3%。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