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淋巴瘤
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可伴随其他局部神经症状
病因不明,免疫缺陷与高龄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险因素
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他疗法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指生长在大脑、眼睛、软脑膜、颅神经、脊髓或脑脊液处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包含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临床表现除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相关症状,还与瘤体累及的神经组织有关。
治疗方式主要是化疗,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全脑放疗等,手术则不作为主要治疗方式。
分类
原发性与继发性,二者区别关键即在于病灶是否最初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脊髓和脑脊液等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指肿瘤病灶最初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并且仅局限在大脑、眼睛、软脑膜、颅神经或脊髓等部位,不属于全身的系统性淋巴肿瘤。
瘤体在大脑内部可多发,容易出现脑内播散。
是一类发生在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按照病理类型分型,90%左右都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10%为低度恶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淋巴瘤的原发病灶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淋巴组织,肿瘤细胞逐渐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并继续生长,形成新的病变。
原发淋巴瘤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好发于全身淋巴结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
此类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征与原发病灶更相关。
发病情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最常见于中老年(50~70岁),发病的中位年龄约为60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中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升高。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发病比例为(1.2~1.7)∶1。
近年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占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5%。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和病变部位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