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心动过速
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呼吸急促、胸痛等情况
可由饮酒、吸烟、运动等生理性因素或者心脏疾病、贫血等病理性因素引起
以针对病因治疗为主,也可对症应用药物、心脏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等治疗
定义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指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次数)安静状态下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或婴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时间通常不超过30秒,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分类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动过速的一种,描述的是突然发作的“心跳加速”的状态,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部分疾病患者。
根据病因分类
生理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饮浓茶、咖啡、酒,或吸烟、运动、情绪激动等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病理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根据起源部位分类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窦房结以外,房室结不参与的,左、右心房任何部位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下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发病情况
目前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多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率约为每年0.36‰,好发于女性和老年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