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于人体肠道的早期恶性肿瘤
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如恶心、腹胀、食欲减退、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等
以手术治疗为主
总体预后较好,与肿瘤与分期、病理类型等相关
定义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肠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包括小肠和大肠。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阑尾、肛管。
早期肠癌是泛指发生于人体肠道的所有早期恶性肿瘤。
分型和分类
根据部位分类
大肠癌
结直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早期恶性肿瘤。
通常是指结直肠腺癌,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
小肠癌
广义的小肠癌是指小肠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小肠上皮来源的癌,间叶来源的肉瘤等,病理类型多达40种,最常见的有腺癌、类癌淋巴瘤、肉瘤和恶性间质瘤。
狭义也就是一般提及的小肠癌是指起源于小肠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癌、空肠癌和回肠癌。
根据内镜下所见分型
根据内镜下所见将早期大肠癌分为下列三型。
隆起型(Ⅰ型)
又分为有基型(Ⅰp)、亚有基型(Ⅰps)和无基型(Ⅰs),多为黏膜内癌。
表面型(Ⅱ型)
又分为表面隆起型(Ⅱa)、表面平坦型(Ⅱb)和表面隆起伴凹陷型(Ⅱc),多为侵犯黏膜下层癌。
凹陷型(Ⅲ型)
均为黏膜下层癌。约42%~85%早期大肠癌呈有基型,余15%~58%则呈无基型。
发病情况
早期肠癌是肠癌的早期阶段,目前没有关于早期肠癌发病情况的具体数据。以下为肠癌的发病情况,可供参考。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但30岁以下的青年早期结直肠癌并非罕见。
小肠癌较为罕见,发病率约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平均发病年龄65岁,男性通常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2 [1]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