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异常子宫出血指源于子宫腔且与正常月经不同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异常
无子宫结构异常(无器质性病变)时主要由机体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
无器质性病变时多用药物治疗,有器质性病变时,需要针对病因治疗
定义
异常子宫出血,指源自子宫腔且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的异常出血。(本文仅限于生育期非妊娠女性)
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是指伴随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为21~35日,经期长度为3~7日,经期出血量为20~60毫升。
分类
根据有无子宫变化分类
无子宫结构变化的病变
无子宫结构变化(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包括:全身凝血相关疾病、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医源性或原因不明。这里主要指无子宫结构变化的子宫异常出血中,由排卵障碍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原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包括“无排卵功血”和“排卵月经失调”);以及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当机体受到精神紧张、营养不良等因素刺激,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异常,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紊乱,失去正常月经周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不定。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黄体功能不足: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及排卵正常,但由于黄体过早衰退或黄体期没有分泌足量的孕激素,使黄体期缩短和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中排卵正常,且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时间增加,使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经期延长。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指子宫内膜自身局部异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其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周期以及经期持续时间正常。
有子宫结构变化的病变
即存在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并由此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等。
根据发病急缓分类
慢性异常子宫出血:指最近6个月内出现3次以上的异常子宫出血,无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要规范诊疗。
急性异常子宫出血:指发生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大出血,可见于有或者没有慢性异常子宫出血史者。
发病情况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和生育期。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生育期女性。
有子宫结构变化疾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