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感染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表现为发热、咳嗽、尿频、尿急、腹痛、腹泻、头晕、疼痛等
可由输血、应用污染的医疗用品、侵袭性检查等导致
以消除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一般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实施预防、治疗、手术、诊断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注射、导尿、输血等),以及滥用抗生素、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部分,因此,其为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
根据累及部位医源性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感染、其他部位感染(如眼、口腔、喉)等。
呼吸道感染
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可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
泌尿道感染
主要由留置导尿引起,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感染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消化道感染
主要发生于胃肠道手术后、胃肠镜检查后的患者。
手术伤口感染
主要见于污染的手术器械及敷料、所用医疗器械消毒未达标等情况。
血液感染
可由静脉输液、血管内检查、血液透析等引起。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主要由美容手术、肌肉注射、针灸等操作导致。
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如颅脑手术、脑脊液分流术等,其术后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显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居所有住院感染患者的第3位。
其他部位感染
眼科手术由于手术时间较短、手术间接台数量大,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进出手术间频率高,因此存在较高的医源性感染风险。
口腔诊疗操作不可避免要接触患者的唾液及血液,易通过器械及医护人员手部发生病原体传播,极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喉镜可直接接触患者的黏膜,其污染程度也相对较高。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擦拭,不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极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发病情况
医源性感染率在发达国家平均5%左右,即100个人中有5个人发生感染;在发展中国家医源性感染率平均约为10%,即100个人中有10个人发生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