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由血吸虫病肺部病变所引起的肺血管疾病,以肺动脉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血吸虫病是世界第三大地方流行性疾病,仅次于
疟疾和阿米巴病。
血吸虫虫卵进入肺循环,沉积于肺组织,引发
肺血吸虫病,导致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1)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消化不良等。
(2)体征:可见
颈静脉怒张、腹胀等;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全
收缩期杂音。
(1)症状:可有贫血、低热、腹泻、腹胀、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也可无明显症状。
(2)体征:腹水;
肝大,质硬有结节,肝左叶明显肿大;严重者可有巨脾,伴
脾功能亢进。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减少。
2.便常规检查
可见到血吸虫卵。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筛查
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等。
可见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负荷增加。
5.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可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和
心输出量,计算肺血管阻力等。
2.
血吸虫病患者也可同时存在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应注意鉴别诊断。
目前还没有针对本病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吸虫和降低
肺动脉压,应对症处理。
1.抗血吸虫治疗
(1)吡喹酮是治疗
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单次用药有效,但不能阻止再感染,对成虫有效,对幼虫效果不好。
(2)对死亡寄生虫,急性释放大量抗原物质,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3)还可使用氯硝西泮等药物对症治疗。
2.降低肺动脉压治疗
给予患者钙通道阻滞药、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