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快速不协调地颤动
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与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或药物等因素有关
包括急诊治疗、病因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指心室发生了快速无序的颤动,导致心室原本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节律消失。
心室一旦发生颤动,便失去了有效的泵血功能,很快便会导致心室无排血,心脑等器官和外周组织血液灌注停止,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如抢救不及时,随时可能出现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也是人类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常见心律。
发病情况
室扑和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约占80%以上,目前尚无准确的室颤发作情况。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美国每年有32万多人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发病率为103.2/10万,平均年龄66岁,抢救成功率为5.6%。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资料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