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肠道的出血,包括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
最常见的病因为结直肠恶性肿瘤、肠道息肉、炎症性疾病及结肠憩室等
分为一般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内镜治疗
一般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定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Treitz韧带) 以下肠道的出血,包括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
下消化道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20%~30%。
分类
按出血量的多少、速度分以下3类。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短时间内排出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常需输血治疗,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
亚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肉眼可见的少量血便,呈鲜红色或果酱色。
若出血部位位于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量较少,排出速度慢,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大便也可呈黑色或柏油样,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缺铁性贫血,一般无循环障碍。
慢性隐性出血
无肉眼血便,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大便潜血阳性,常因不明原因贫血就诊时被发现。
发病情况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成人住院的下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在 (21~87)/10万,总体病死率2%~4%。
下消化道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20%~30%。更多发生在老年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