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生活方式、饮酒、应激引起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去除病因,一般预后好
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人群易发
定义
胃窦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窦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引起的炎性缺损,深达黏膜肌层。
胃窦溃疡的发生与药物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有关。
胃窦小弯侧及胃角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因此胃窦溃疡是常见胃溃疡之一。
发病情况
胃窦溃疡是常见病,患病率约为10%。
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生胃窦溃疡。
致病原因
胃酸与胃蛋白酶
胃酸和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与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失衡引起胃窦溃疡,其中黏膜屏障防御作用减低为主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
幽门螺杆菌有利于促进胃窦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
药物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等药物均可能会引起胃窦溃疡。
遗传因素
部分的胃窦溃疡患者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进食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均会诱发胃窦溃疡发生。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等心理因素加重胃窦溃疡。
其他
严重外伤、大手术、放疗、全身严重感染、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脑卒中、肝硬化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胃窦溃疡发生。
主要症状
上腹痛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数年至十余年。
季节性明显,秋冬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发病率增加。
腹痛与饮食有关系,多表现为餐后痛。
消化不良
胃窦溃疡患者还可以同时出现上腹不适、腹胀、厌食、打嗝、
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引起
消化道出血,可以出现呕血或咖啡样胃内容物、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
出血量大时,出现循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大汗、头晕、心慌、黑朦、血压下降等。
穿孔
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快速蔓延至全腹,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幽门梗阻
溃疡反复或
瘢痕收缩导致胃窦、幽门管变形、狭窄,可能出现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量大,常有隔夜宿食,呕吐后腹痛可缓解。
癌变
反复复发、病程长的胃窦溃疡有癌变风险。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反复出现上腹痛、腹部不适、腹胀、厌食、打嗝、
反酸等症状时,建议消化内科就医。
急诊科
出现呕血、黑便、血便,伴有大汗、头晕、心慌、黑朦、血压下降等表现时,建议立刻急诊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全出现过的症状、时间和之前诊治的资料信息,便于医生为您诊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上腹痛症状有多久了?
腹痛常有发作吗?
腹痛与季节有关吗?
有无腹部不适、腹胀、厌食、打嗝、反酸?
症状与进食有关吗?空腹还是餐后明显?
症状出现前是否工作学习压力过大?
是否经历悲伤、恐惧的事件?
近期生活规律有大的变化吗?
大便颜色如何?成形还是稀便?排便多少次/天?
是否头昏、心慌、黑朦、晕倒?
有无恶心、呕血?
病史清单
经常吸烟、饮酒吗?
有无焦虑、抑郁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史。
近期有不良生活事件及工作学习压力大。
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
临床表现
症状
反复发作的上腹痛,餐后加重,季节性明显。
腹部不适、腹胀、厌食、打嗝、
反酸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体征
大多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部分患者上腹部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验红细胞、
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确有无贫血及严重程度。
胃镜检查
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胃窦溃疡最主要方法,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疾病。
幽门螺杆菌检测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若结果阳性,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
检查前需要停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周以上;抗生素、中成抗菌药物四周以上。
检测当天需空腹。
影像学检查
胃钡剂造影检查可显示病变黏膜粗糙或呈“龛影”,对诊断胃窦溃疡也有帮助。但此项检查不能用于怀疑有消化道梗阻或穿孔等情况。
分期
根据内镜下的形态分期,客观地描述溃疡的不同时期。
活动期(A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覆厚黄或白色苔,边缘光滑,充血水肿,呈红晕环绕。
愈合期(H期):溃疡变浅缩小,表面薄白苔,周围充血水肿消退后可出现皱襞集中。
瘢痕期(S期):溃疡底部白苔消失,溃疡被红色上皮覆盖,渐变为白色上皮,纠集的皱襞消失。
鉴别诊断
胃窦溃疡应与溃疡性胃癌、促
胃泌素瘤引起的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溃疡型胃癌
相似点:均可以出现上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镜检查时发现。
不同点:胃窦良性溃疡一般小而圆,白苔,底部平坦,周围黏膜充血水肿,也可以有部分再生上皮。恶性溃疡深大,直径往往大于2cm,形态不规则,污浊苔,底部凹凸不平,活检质脆,不易愈合。
促胃泌素瘤引起的溃疡
相似点:均可以出现上腹痛、腹部不适、腹胀症状及
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不同点:胃窦溃疡好发于胃窦小弯侧,单发,规范抑酸治疗可以痊愈。促胃泌素瘤引起的溃疡发生于不典型的位置,多发,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规范抗酸治疗效果差;腹泻、反酸等症状明显。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黏膜愈合,治疗并发症。
治疗原则:对因和对症治疗,预防溃疡复发,避免并发症。
一般治疗
规律饮食。
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
如需长期服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请遵医嘱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戒烟、戒酒。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不宜剧烈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窦溃疡的病人发现
幽门螺杆菌(HP)阳性,都应该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推荐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HP的成功率达90%左右。
四联疗法用药10-14天,停药1个月后复查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
抑酸剂
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的保护药物包括铝制剂和铋剂,如替普瑞酮、
铝碳酸镁、
枸橼酸铋钾等药物,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内镜治疗
对于活动性动脉出血,需要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和PPI持续静脉滴注,止血效果不佳时需要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对于有裸露血管的溃疡,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和PPI持续静脉滴注。
对于有血凝块的溃疡,药物止血效果不佳时行内镜下止血。
外科手术
随着各种新药物和内镜治疗技术的出现,大多数胃窦溃疡及并发症可以治愈。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消化道大出血,药物、内镜、介入治疗无效。
急性胃穿孔。
癌变。
治愈情况
胃窦溃疡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溃疡愈合。
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使胃窦溃疡的愈合率达到95%以上。
只有少部分的胃窦溃疡患者,存在
幽门螺杆菌未根除、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等因素,难以愈合。
危险因素去除后,胃窦溃疡仍不愈合,仍警惕恶性溃疡及
胃泌素瘤引起的溃疡。
对于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溃疡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病死率<1%。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饮食,饮食新鲜。
避免摄入高盐、腌制、发霉、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平时适当运动,加强机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预防
避免自行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必须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建议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戒烟戒酒,避免大量喝浓茶、咖啡。
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保持情绪稳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