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规范名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胃。胃肠道间质瘤是一个随着病理临床技术发展而逐渐被认识的诊断概念,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尔为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是什么意思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是对胃肠间质瘤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发现肿瘤细胞是否发生基因突变,以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致病原因和指导用药。
胃肠间质瘤的发病机制与c-Kit、PDGFRα等基因突变有关,靶向KIT蛋白和PDGFRα蛋白的药物对胃肠间质瘤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比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其他突变,如NTRK基因融合突变,可以用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
基因检测是利用患者的血液、组织、细胞等样本,对患者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包括一代和二代DNA测序、基因芯片等不同方法,以此来发现患者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及基因突变的类型,从而帮助疾病诊断和治疗。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有不同的方法和检测项目,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
胃肠间质瘤和癌症区别是什么
胃肠间质瘤和癌症区别是起源不同,预后也不同。
1.起源:胃肠间质瘤起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癌症是发生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
2.预后:相比较而言,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略低于癌,预后相对较好,肿瘤大小小于2cm,生物学性状趋于良性,预后良好;大多数癌症是高度恶性的,预后差。
胃肠间质瘤和癌症的治疗是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如果是患有胃肠间质瘤或癌症,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标准是什么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主要通过该肿瘤的生长位置、直径大小以及核分裂象等来划分。
1.生长位置:胃肠间质瘤生长位置不同,其危险度也不一样。如可以生长在结肠、胃、小肠等部位,也可以生长在腹膜、腹腔、肠系膜等部位,其危险度不一样。
2.直径大小:如肿瘤直径的大小,直径5cm或者更大的直径,当然,胃肠间质瘤直径越大其危险度也就越大。
3.核分裂象:通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然后进行观察核分裂象,该肿瘤的核分裂象高,说明危险程度大。
患有胃肠间质瘤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