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少见的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淋巴结套区侵犯为特征性表现
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还可侵犯骨髓或外周血、胃肠道及咽部韦氏环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
以免疫化疗为主,还有靶向治疗、放疗等
定义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会累及淋巴结、脾脏,表现为淋巴结及脾肿大。结外病变以骨髓或外周血浸润多见,还可有胃肠道、咽部韦氏环受累。
淋巴结套区侵犯是MCL的特征性表现。95%以上的MCL患者有t(11;14)(q13;q34)染色体异常,导致CCND1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
MCL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迅速进展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
分型
根据组织学和成熟B细胞免疫特征,可将套细胞淋巴瘤(MCL)分为经典型、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和原位套细胞肿瘤
经典型MCL
是最常见的MCL。常常累及淋巴结和胃肠道,生物学行为多样。
目前认为,经典型MCL起源于异常表达SOX11的初始B细胞。侵袭性强,预后差。
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
占比较少。主要累及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不侵犯淋巴结。
此型起源于不表达SOX11的B细胞,伴IGHV突变,临床表现为惰性,预后较好。但有少数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可出现高侵袭性,病情迅速进展。
原位套细胞肿瘤( ISMCN)
偶然被发现,表现为Cyclin D1阳性的B细胞局限分布于淋巴结套区,但未破坏淋巴结结构,并没有达到MCL的诊断标准。
常伴CCND1基因重排。临床呈惰性,很少出现进展,有时与其他淋巴瘤并存,可呈播散性表现。
发病情况
套细胞淋巴瘤(MCL)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8%,发病率约为0.4/10万人/年。
多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