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水中毒多是在体内水调节功能障碍的基础上,补充过量水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
症状有水肿、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抽搐、意识障碍等
病因为肾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异常、药物等基础上水摄入过多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必要时进行血液超滤治疗
水中毒是什么?
定义
水中毒多是在体内水调节功能障碍的基础上,补充过量的水分导致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
分型
按照病程分型
急性水中毒:起病急,短时间内可产生明显症状。
慢性水中毒:与慢性疾病有关,症状可逐渐出现。
按照严重程度分型
轻症水中毒:症状较轻。
重症水中毒:症状较重,可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危及生命。
发病情况
水中毒临床少见。多数发生于患有肾衰竭、心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群,使用抗利尿激素的人群等。
水中毒有什么危害?
急性水中毒发病急,可由于脑细胞肿胀和颅内压增高,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出现重要脏器水肿、脑疝,有可能危机生命。如果血钠水平在48小时内迅速降至108mmo/L以下,还可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
慢性水中毒可无明显症状,可有疲倦、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嗜睡、皮肤苍白等表现,但可对脑、肝、肾等造成长期慢性损害。
喝多少水会发生水中毒?
人体的水摄入和排排处于动态平衡,一般不会因多喝水出现水中毒。但存在心、肾功能差时,排泄水分的能力差,在短时间内喝水超过3000ml,可能出现水中毒。
例如,存在少尿或无尿时,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以后,出现头痛、躁动、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嗜睡甚至昏迷,就有可能是发生了水中毒。此时应尽快到急诊科就诊。
怎么判断发生了水中毒?
健康人一般不会发生水中毒。如果短期内喝大量的水(超过3000ml),却很少排尿和出汗,突然出现了一些症状,如头痛、精神错乱、定向力失常、嗜睡、躁动,甚至昏迷,要警惕发生了急性水中毒。
发生慢性水中毒症状一般不明显,可能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同时有体重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等。
上述情况建议尽忆到急诊科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