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恶性内分泌肿瘤
可出现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疲乏、疼痛、腹胀、低热等症状
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是的主要治疗方式
恶性程度较高,总体预后差
定义
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其结构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包裹着髓质,就像瓜皮和瓜瓤。皮质和髓质属于不同的分泌腺,可分泌不同激素。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类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较为罕见,易发生局部侵犯和转移。
这类肿瘤恶性度高,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且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但肾上腺皮质癌的进展、复发及预后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部分晚期患者仍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肾上腺皮质癌按照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
分类
肾上腺皮质癌主要可按照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来分类,不同分类的临床表现不同。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分类
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
可分泌不同的激素,并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一些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如库欣综合征、女子男性化等。
占肾上腺皮质癌的50%以上,且多数分泌皮质醇激素。
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
不产生或仅少量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不引起内分泌异常相关症状,可以没有明显症状或者腹部肿块。
发病情况
关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情况有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肾上腺皮质癌多数呈散发性(即发病与遗传无关),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5岁以下及50岁以上,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3%和成人恶性肿瘤的0.02%~0.2%。
欧美国家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该病相当罕见,100万人里只有1~2人患病。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2~1.3),女性相对多见。
肾上腺皮质癌约占原发性肾上腺瘤的14%。
研究显示,只有约20%患者确诊时属于疾病早期,近80%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