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电图呈现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通常为持续性心前区、胸骨后或剑突下压榨样剧烈疼痛超过30分钟
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定义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生命的疾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心电图具有典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分型
按照发生梗死的部位分类
前间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高侧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正后壁心肌梗死。
按照“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分类
1型(原发冠脉事件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引起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心肌坏死。
多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急性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氧与供氧失平衡,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
包括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心动过速或过缓性心律失常、贫血、呼吸衰竭、低血压、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
3型(突发心源性死亡)
发生心源性猝死。
生前存在心脏缺血或心电图改变的证据。
4a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
基线cTn正常的患者在PCI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或基线cTn增高的,PCI术后cTn升高大于或等于20%,然后稳定下降。
同时发生以下情况。
心肌缺血症状。
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或新发左束支阻滞。
造影示冠状动脉主支或分支阻塞,或持续性慢血流,或无复流,或栓塞。
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4b型(支架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支架植入处血栓性阻塞。
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或)至少1次心肌损伤标志物高于正常上限。
5型(旁路移植术相关急性心肌梗死)
基线cTn正常患者,CABG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
同时发生以下情况。
新的病理性Q波或左束支阻滞。
血管造影提示新的桥血管或自身冠状动脉阻塞。
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发病情况
在我国,男性患者住院率从2001年你的4.6/10万增长至2011年的18/10万;女性患者住院率从2001年的1.9/10万增长至2011年的8/10万,都增长了4倍左右。
美国35~84岁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71‰,女性发病率为22‰。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