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因缺铁引发的贫血
症状包括乏力、易倦、头晕、气短、心悸、肤色苍白、毛发干枯等
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来纠正贫血
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得到根治
缺铁性贫血是什么?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多,引起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功能低下的病症。
发病情况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孕妇和儿童发病率较高。
我国城市儿童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低于农村儿童。
西北和西南地区0~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可能的原因有营养匮乏和肠道寄生虫病等。
妊娠期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约占68%;营养吸收不良是孕期贫血的高危因素。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偏方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没有治疗偏方,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积极接受治疗,治疗原则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和铁剂治疗等。
针对病因治疗: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慢性出血性疾病或饮食摄入不足等诱因,如慢性消化道出血等需要及时止血治疗;饮食摄入不足需要改变饮食结构,多摄入富铁食物。
铁剂治疗:口服铁剂包括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静脉铁剂包括蔗糖铁等。
建议患者不要迷信偏方,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
孕妇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当孕妇患缺铁性贫血时,可通过药物和食物两方面补铁。
药物补铁:包括口服药物如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静脉药物包括蔗糖铁等。补铁同时可口服维生素C辅助铁剂吸收。
食物补铁:可多食用猪肝、猪血、瘦肉等富含铁质的食物。
铁缺乏和轻、中度贫血者以口服铁剂治疗为主,并改善饮食,进食富含铁的食物。重度贫血者口服铁剂或注射铁剂治疗,还可以少量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
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中的一种。
营养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原料缺乏所引起的贫血性疾病,主要包括因铁元素缺乏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患者体内铁元素缺乏,致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贫血性疾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的一种类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