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为突发胸痛,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发病主要与创伤、肺部基础疾病有关
主要采取急救治疗、保守治疗、排气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少数缓慢起病且积气量少的气胸患者,可在1~2周自行吸收而自愈
气胸是什么?
定义
气胸是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积气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当各种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有气体聚集时,就可形成气胸。
分类
根据胸膜腔内压及病理生理改变分类
胸膜腔内压是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为负压(低于体外大气压),以维持正常的肺扩张状态。当发生气胸时,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可转变为正压。
闭合性气胸:又称单纯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常低于大气压,抽气后可降至负压且压力不再上升。
开放性气胸:又称交通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在大气压上下波动,抽气后压力无改变。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大于大气压,抽气为负压后不久又变为正压。此类型的气胸较严重,可迅速危及生命,需要急诊处理。
根据病因分类
自发性气胸:指自行发生的气胸,无胸部外伤史及医源性操作等。可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两类。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无肺部基础疾病的健康人。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50岁以上且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或者患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创伤性气胸:指由胸壁直接或间接创伤引起的气胸,包括医源性操作(如肺活检、胸腔穿刺)等引起的气胸。
特殊类型的气胸
新生儿气胸
在新出生婴儿中,自发性气胸的患病率为1%~2%。
男婴的发病率是女婴的2倍。
月经性气胸
与月经周期有关,反复发生。
平均发病年龄在35岁左右。
多发生在右侧。
妊娠合并气胸
多见于生育期年轻女性。
多因妊娠而发病。
根据时间可分为早期(妊娠3~4个月)和后期(妊娠8个月以上)。
脓气胸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情多危重。
血气胸
伴有胸膜腔内积血的气胸。
出血量大时可合并休克。
发病情况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好发于青年人,尤其是体型瘦长(身高170厘米以上,BMI在20左右)的男性。BMI即体质(重)指数,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到的数值。
创伤性气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占30%~87.6%。
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是气胸?
气胸主要的表现是突然起病,感觉一侧或双侧胸部有针刺样或刀割样疾病,呼吸困难,可能有胸闷和刺激性干咳,严重者可有嘴唇青紫。
气胸最常发生于用力搬重物、屏气或者剧烈活动之后,但安静时也有发生的可能。
如果出现胸痛以及呼吸困难,而且急性发作,就需要去医院急诊科或者胸外科就诊了。
气胸是怎么形成的?
气胸是由于肺泡、气管破裂,或由于胸壁外伤,空气进入到肺和胸壁之间引起。
根据发生的原因,气胸可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两类:自发性气胸是由于先天发育原因或者患有基础疾病,容易在咳嗽、屏气等情况下发生。创伤性气胸是由于胸壁外伤所致。
气胸时肺与胸壁间的积气会导致肺部被压缩,无法有效呼吸,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气胸自愈的方法是什么?
气胸自愈最快的方法就是卧床休息、吸氧。但气胸自愈时要有一定的条件:肺组织压缩小于20%的轻度气胸患者,呼吸困难不明显者,而且为初次发作的气胸。此类患者可以观察处理,嘱其卧床休息,予以适当浓度的吸氧。
如果气胸吸收效果不佳或气胸量增多,患者多需要早期行
胸腔闭式引流抽气处理。
气胸插管排气多长时间可以恢复?
胸插管排气恢复时间,与发生气胸的原因等有关。导致气胸的肺部破损已经愈合,插管后多可以在1周内考虑拔管,拔管后恢复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导致气胸的肺部破损反复不愈,可能要数周才能恢复。有些严重的肺部损伤,单纯的插管排气不能控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气胸痊愈1个月内,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不能抬举重物,1年内避免乘坐飞机。
致病原因
气胸的病因很多,主要与创伤、肺部基础疾病有关。
创伤
非医源性创伤:胸部锐器伤、胸部钝器伤等。
医源性创伤: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呼气末高水平正压机械通气、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等医疗操作都可能导致气胸。
肺部基础疾病
包括肺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艾滋病合并卡氐肺孢子菌感染、肺癌、
肺脓肿、间质性肺病(包括
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结节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囊性纤维化病、
肺尘埃沉着病(简称:尘肺)、
硅沉着病(又称:矽肺)等。
其他
航空、潜水作业且无适当防护措施时,也可能发生气胸。
吸烟、瘦高体型、小气道炎症、非特异性炎症
瘢痕或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等也可能与气胸的发生有关。
诱发因素
任何能引起胸内压、腹内压快速升高的因素都可能诱发气胸。
抬举重物。
剧烈运动。
剧烈咳嗽。
用力屏气。
大笑。
发病机制
气胸的形成是由于肺泡、气管或
食管破裂,空气经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或者由于胸壁伤口穿破壁层胸膜,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
气胸的具体症状取决于起病快慢、肺压缩程度、肺部基础疾病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有些仅在体检时才发现。
主要症状
胸痛
常为突发,持续时间短暂。
多发生在一侧,少数发生在双侧。
疼痛性质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
胸闷和呼吸困难
多在胸痛之后发生,也可能是主要的症状。
有肺部基础疾病者,症状更严重,不能平卧或被迫健侧卧位(气胸侧向上)。
严重时可因缺氧出现口唇青紫等症状。
咳嗽
多在胸痛之后发生。
常为刺激性干咳。
无痰或少痰。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肩痛、
背痛、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慌等症状。
并发症
休克: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皮肤湿冷等症状,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呼吸循环衰竭: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指(趾)、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还可有精神紊乱、心律失常、呕血、黑便等症状。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果有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确诊后可转至胸外科或呼吸内科进一步诊断治疗。
呼吸内科
既往有肺部疾病,如
肺大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出现突发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或常规体检发现胸部X线片有异常,可及时就诊于呼吸内科。
胸外科
有胸部开放性创伤者,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有开放性创伤者,送诊前可先进行简单包扎。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胸痛是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什么样的疼痛?
有什么因素能加重或者缓解吗?
呼吸困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能平躺吗?
有咳嗽、肩背痛、烦躁、心慌等症状吗?这些症状发生多久了?
病史清单
发病的时候在做什么?
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症状?
是否受过胸部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过气胸?
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疾病?
近期是否进行过肺部相关的检查或手术,如肺活检或胸腔穿刺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手术史。
接受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等医疗操作。
职业与航空、潜水有关。
发病前可有抬举重物、剧烈运动、剧烈咳嗽、用力屏气、大笑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突发胸痛,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体征:可无明显体征,也可发现患侧肋间隙隆起,气管、心脏移向健侧,叩诊患侧呈鼓音,心脏、肝脏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作为确诊的常规手段。
可显示肺压缩的程度、肺内病变情况等,还可观察有无
胸膜粘连、
胸腔积液、纵隔移位等。
发现明确的气胸线可确诊。
胸部CT检查
CT检查对小量气胸、局限性气胸的诊断较X线精确。
胸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提示气胸。
超声检查
肺部超声检查也可用于气胸诊断,但诊断特异性稍低于X线。
注意事项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一般需要在深吸气后屏气时进行。
检查多有放射性,备孕女性、孕妇需要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胸腔镜检查
可明确胸膜破裂口的部位及肺部基础病变。
一般不单独应用,常同时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
哮喘
相似点: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不同点:哮喘常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效果良好。X线检查可鉴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
不同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长期的慢性咳嗽、
咳痰,晨起较重,气促和呼吸困难缓慢加重,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急性肺栓塞
相似点:都可有类似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
急性肺栓塞的呼吸困难多在活动后加重,还可有小量咯血、低热、烦躁不安、晕厥和濒死感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无气胸的表现可鉴别。
急性胸膜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
胸膜炎在胸部X线片中没有气胸的特征性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点:可以有类似的突然胸痛、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
肺大疱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症状。
不同点:
肺大疱通常起病缓慢,呼吸困难不严重;气胸多为突然发生。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其他疾病肺不张
消化性溃疡穿孔、肺癌、
膈疝等也可能有与气胸类似的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多可鉴别。
治疗目的:抽气减压,促进肺尽早复张,消除病因,减少复发。
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措施需要根据气胸的类型、病因、发生频率、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进行选择。部分轻症者可保守治疗,多数需要进行排气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情况危急时需要急救治疗。
急救治疗
开放性气胸
转运前可使用纱布、棉垫、塑料袋、衣物、碗杯等作为压迫物,在患者用力呼气末盖住伤口,并加压包扎。
如果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有
张力性气胸表现,应在患者呼气时开放密闭的压迫物,以排出气体。
张力性气胸
需要迅速进行胸腔排气减压,并尽快转运至医院。
首先使用粗针头(或其他锐器)在锁骨中线稍外方第2或第3肋间刺入胸腔,成功后可见气体排出。
然后再外接单向活瓣装置做成临时
胸腔闭式引流,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情况紧急时,可在针柄部外接剪有小口的外科手套、柔软塑料袋或气球等替代。
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首次发作、症状较轻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严格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1次。
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吸高浓度氧可加速气体吸收。
排气治疗
胸腔穿刺抽气
适用于中-大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可加速康复,迅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
适用于大量气胸,呼吸困难明显、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
有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选择合适的部位插管引流。
引流后,症状多可迅速缓解,被压缩的肺可在数天或数小时内复张。
数字式胸腔引流系统有利于缩短置管时间。
手术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排气治疗无效的气胸。
长期气胸。
双侧气胸。
复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引流失败。
手术方式
胸腔镜手术
可在胸腔镜直视下关闭破口。
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对于月经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是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
外科手术
开胸修补破口。
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
其他治疗
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适应证
适应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下列患者:
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
双侧气胸。
合并肺大疱。
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方式
通过向胸腔内注入硬化剂,使胸膜产生炎症并形成粘连,从而消灭胸膜腔间隙。
常用硬化剂包括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滑石粉(最常用)、自体血等。
不良反应
支气管内封堵术
是一种采用微球囊或栓子堵住支气管,导致远端
肺不张,使肺大疱气漏处裂口闭合的方法。
封堵时可能会用到硅酮球囊、纤维蛋白胶、自体血等。
治愈情况
气胸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气胸类型、基础身体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部分气胸可以治愈,但复发率较高,约1/3的气胸在2~3年内可能同侧复发。
一般情况好且积气量少的气胸患者,可自愈,一般在1~2周自行吸收。
危害性
气胸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严重者可致休克、呼吸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考虑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
在气胸痊愈1个月内,不宜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打球、跑步、抬举重物等。
生活管理
气胸患者禁止乘坐飞机,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气胸发生后1年内避免乘坐飞机。
对于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建议复查胸部X线肺部完全复张后1周,再考虑乘坐飞机。
吸烟者应戒烟。
未行胸腔外科手术等确切方法治疗的患者,应终身避免潜水。
心理支持
因反复发生,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患者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可鼓励其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
预防
避免创伤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胸部外伤。
在进行侵入性检查、手术时,应选择正规医院。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患有肺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
患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应注意避免可诱发气胸的因素。
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
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避免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