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汞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长期小剂量摄入汞或汞化合物产生的中毒
主要表现为性格情绪明显变化、肢体震颤和口腔炎等
通常采取对症治疗、驱汞治疗
无法自愈,早期经积极治疗可恢复,但汞中毒性脑病难以治愈
定义
慢性汞中毒是指长期小剂量摄入汞或汞化合物产生的汞中毒,主要发生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汞蒸气和汞化合物粉尘所致。
汞,亦称水银,是一种白色的液态金属,常温下可以气化,在工业生产中一旦流散,常难清除。
汞的慢性毒性主要损害脑、消化道及肾脏,慢性汞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易兴奋症、意向性震颤和口腔炎。
分类
按汞中毒的成分
自然界中,汞主要以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
金属汞中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过皮肤黏膜吸收。
汞的蒸发性很强,汞蒸气易通过肺泡膜,并溶于血液类中迅速弥散至全身组织。
汞在体内分布不均,主要蓄积在肾内,其次为肝、心、脑。
无机汞化合物中毒
主要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其吸收率取决于汞化合物的溶解度。
此类化合物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量不大,但汞或汞盐的油膏类产品,则可迅速通过皮肤吸收。
无机汞盐吸收入血后,最初主要分布在肝内,数天后渐次浓集于肾脏。
有机汞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有机汞化合物为甲基汞,可引起水俣病。
有机汞在体内的分布有两种情况:
芳香基及烷氧基汞在体内迅速降解为无机汞,其分布与无机汞相同。
烷基汞在体内降解很慢,且分布较无机汞均匀,脑内含量占全身总量的15%,由于脑组织对有机汞特别敏感,故神经系统损伤突出。
有机汞通过胎盘屏障的能力比无机汞强,使胎儿脑中汞含量高于母体。
按轻重程度
轻度中毒
密切接触汞及其化合物6个月以上,出现尿汞增高,同时具有下列表现之二者:
神经衰弱综合征。
眼睑、舌或手指震颤
口腔-牙龈炎
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慢性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度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精神病性障碍。
四肢的粗大性震颤。
慢性中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慢性中毒性脑病综合征。
中毒脑病。
慢性肾脏病4~5期。
慢性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发病情况
慢性汞中毒是一种职业病,多见于仪表、荧光灯、温度计、血压计等职业工作者,也可见于日常生活中。
长期非职业性汞接触者,具体发病率目前尚不明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