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与
氨茶碱,同为黄嘌呤的衍化物。
咖啡因中毒,多由误服或治疗用量过大引起。少数因摄入含大量咖啡因的饮料所致;偶有婴幼儿对咖啡因敏感性高,因体内进入微量而发生急性中毒症状。氨茶碱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其中毒可由内服、直肠用药肌注等药量过大、用药间隔时间过短、静脉注射较大剂量或速度过快等引起,少数由对本药的敏感性过高所致。
本类药物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利尿及对胃肠道刺激作用;中毒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甚至出现呕血、便血;同时有头痛、头昏、耳鸣、烦躁、
谵妄、肌肉
震颤、惊厥、昏迷、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可见血压降低、尿多、尿急或有血尿。
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湿疹、荨麻疹或伴气喘,也有
多形红斑样
药疹。高度过敏者,常在推注过程中突发躁动不安、意识丧失、口唇发绀,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2.药物过量中毒
药物过量中毒多见儿童用药过量或误服,超过最大治疗量(6mg/kg/次),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并有无意识动作、口渴、脱水及低热;后期可出现呕血、谵妄、痉挛、昏迷、
高热和虚脱,亦有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可因延髓抑制而死亡。
3.个体差异
造成
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与个体用药差异大有关。氨茶碱清除速度,女性慢于男性,老年人慢于青壮年人,肥胖、
肝病、心衰、慢阻肺、
低氧血症、
酸中毒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均影响氨茶碱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按常规剂量长期应用时,亦可引起中毒。
此外,配伍不当也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延缓
茶碱代谢的药物有红霉素、
螺旋霉素、H
2-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有降低茶碱清除率、延长半衰期的作用,这些药物与氨茶碱并用,易发生中毒。
注射速度过快也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静注治疗剂量发生中毒的确切原因尚不明,多认为与注射速度有关,故有“速度性休克”之称。
一次过量中毒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查;中毒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检查
心电图。
1.内服中毒
如为内服中毒,若未发生呕吐,则立即催吐;并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微温水洗胃,盐类泻剂导泻。
如为氨茶碱用药过量,则应立即洗肠。口服或从胃管内注入适量
活性炭,以降低氨茶碱的浓度。静脉输液促进毒物排泄,维持体液平衡,尿多时适当加钾。
3.伴有惊厥的治疗
如有烦躁或惊厥症状,可用安定、
水合氯醛或短效的巴比妥类药物等。应用
苯巴比妥钠治疗氨茶碱中毒的惊厥效果较好。若惊厥由于氨茶碱所致
脑血管痉挛的脑缺氧引起者,经眼底镜检查证实,可选用阿托品或
山莨菪碱(654-2)。如因
脑水肿而发生持续性惊厥、顽固呕吐及呼吸衰竭,则应给予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等。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时,可用山梗菜碱、
尼可刹米等。应用潘生丁静脉缓注或静滴治疗氨茶碱中毒,对控制心律紊乱、预防和治疗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起到明显效果。
4.其他
如吸氧、强心、退热、预防感染等治疗均很重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