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
有乏力、发热、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常通过血液检查、PCR检测和肝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包括抗病毒药物、支持性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定义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导致的肝炎。CMV主要通过血液、唾液、尿液、精液、母乳、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引起乏力、发热、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CMV是一种疱疹病毒科成员,CMV感染对免疫系统健康的人通常无害,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在免疫抑制的个体,如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和新生儿等,CMV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血液检查、PCR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和肝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分型
根据患者的感染状况和临床表现,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原发性感染:指以前没有感染过CMV的个体首次感染CMV。
无症状感染:免疫正常的个体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仍然可以传播病毒。
复发性感染:指已经感染过CMV的个体,在免疫抑制条件下病毒再次复活导致肝炎。
传染性感染:指从感染者那里通过接触、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CMV的个体。
发病情况
CM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预计50-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感染CMV。
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在免疫受损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和新生儿等。
传染源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CMV感染的患者和带病毒者。
虽然许多免疫正常的个体在感染CMV后可能无症状,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
传播途径
CMV主要通过血液、唾液、尿液、精液、母乳、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亲密接触:例如接吻、性行为,可通过唾液和生殖道分泌物传播。
血液传播:输血、器官移植、血制品等。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CMV后,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哺乳期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
飞沫传播:虽然飞沫传播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
易感人群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广泛,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该病毒。
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新生儿、老年人等人群更容易感染且感染后可能产生较严重的症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