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指结肠粪便淤积,导致部分或全结肠扩张的一种病变
可表现为便秘或停止排气和排便、腹胀、呕吐,可伴有营养不良及发育迟缓等
根据病情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如无其他疾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定义
巨结肠是指由于先天性或继发因素导致粪便通过结肠不畅,发生淤积,导致部分或全部结肠发生扩张的一种病变,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因素,故多出现于小儿。
如为先天性巨结肠,且不伴有其他疾病,经过有效治疗一般可恢复。
如因其他原因导致巨结肠,在消除相应病因后,巨结肠也可有所改善。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巨结肠
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肠管没有蠕动功能,痉挛收缩,粪便淤积于近端结肠,导致该段结肠扩张、增粗、变大。
根据发育异常影响结肠的长度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全结肠型及全肠型。
巨结肠同源病
又称巨结肠类缘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肠道存在神经元,但神经元数量偏少或者幼稚神经元,胚胎发育出现异常,肠管有蠕动功能,但功能异常。
继发性巨结肠
继发性巨结肠是指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巨结肠。
发病情况
先天性巨结肠占巨结肠患者的一半,发病率约为1/5000~1/2000,男女比为4∶1~3∶1。
巨结肠同源病约占巨结肠的40%,继发性巨结肠占1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