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肺腺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种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闷、胸痛、咳嗽或咯血等
手术是早期首选治疗方案,辅以放化疗等治疗
好发于长期吸烟、职业暴露或有肿瘤家族史的中老年人群
定义
浸润性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可占肺癌的40%~55%,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肿瘤细胞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病灶多数位于肺的外周部分。
与浸润性肺腺癌相对的是非浸润性肺腺癌,即肺原位腺癌。
肺原位腺癌指癌细胞仅局限于支气管壁内生长,可能侵及支气管外膜,但不侵及邻近的肺实质,也没有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疾病。属于癌前病变,良性疾病。
浸润性肺腺癌虽然生长缓慢,但是可通过气管壁、支气管壁或肺泡壁向周围肺组织侵犯和生长,即浸润性生长。可单发、多发,或在整个肺内弥漫性生长。
浸润性肺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等。
分型
浸润性肺腺癌可按照病理学特点进一步分型,不同分型预示着不同的治愈率和预后。
微浸润腺癌(MIA)
是指肿瘤大小≤30毫米的单发腺癌。
肿瘤以附壁型成分为主,且浸润间质成分最大直径≤5毫米,均无胸膜、支气管、脉管侵犯,无肿瘤性坏死以及气腔内播散。
通常为非黏液性,黏液性微浸润腺癌罕见。
此型预后相对较好。
浸润性腺癌
具有腺样分化、黏液分泌或肺细胞标志物表达的肺腺癌。
肿瘤呈腺泡状、乳头状、微乳头状、贴壁或实性生长模式,具有黏蛋白或肺细胞标志物表达。浸润性腺癌成分应至少存在于一个最大径5毫米以上的结节中。
可有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胎儿型腺癌和肠型腺癌等多种变异型。
与微浸润腺癌相比,预后相对较差。
发病情况
浸润性肺腺癌没有单独的发病数据,作为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可参考肺癌相关数据。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国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82.8万,死亡病例约65.7万。
肺腺癌约占肺癌的40%~55%,在许多国家已经超过肺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中浸润性肺腺癌多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女性较多见。
【特别提醒】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相对滞后,2022年最新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的登记资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