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为主的血液系统疾病
有出血、贫血、感染、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接触苯有机溶剂、病毒感染等有关
主要是全身化疗、一般支持治疗,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定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又称AML-M3型(FAB分型),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
本病患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疾病早期死亡率高,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型。
90%以上的APL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98%以上的患者可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
流行病学
发病率
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发病率约0.23/10万。
好发人群
APL常发生于中青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
生物学结构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细胞分别在细胞代谢、防卫和止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人类造血器官主要是骨髓、淋巴组织和脾。
骨髓是人体中最大的造血器官,它是一种海绵状、胶状或脂肪性组织,封闭于坚硬的骨髓腔内,可被骨小梁分开。
疾病类型
APL可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
经典型
具有APL的临床特征和细胞形态学表现,并有遗传学检查t(15;17)(q22;q21)或者PML-RARα阳性。
变异型
变异型的APL往往具有下述异常:
t(11;17)(11q23;q21)/PLZF-RARα。
t(5;17)(5q35;q21)/NPM-RARα。
t(11;17)(q13;q21)/NuMA-RARα等。
【特别提醒】
变异型APL还有多个不同的类型,内容较为复杂,患者的具体分型,建议详细咨询就诊医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