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临床症状恶化的早期。有75%~95%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室早、室速、室颤等
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3日内。早期室颤可能主要由于浦肯野纤维与心肌交界处折返激动所致,其他重要因素包括
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增强、低血钾、低镁、细胞内高钙、
酸中毒、局部
心肌缺血等。
1.
心肌缺血坏死后代谢产物聚积、
儿茶酚胺增多、
低氧血症、代谢性
酸碱平衡失调等体液因素改变,间接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
2.合并
心力衰竭时,心肌缺血加重,更易产生和诱发心律失常。
3.心肌缺血、坏死引起心肌电生理改变会导致心律失常。
4.植物神经的反应、代谢异常和药物的作用引起的体液因素改变则是促发心律失常的诱因。
1.听诊心音?
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
2.心电图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
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
体表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
1.原发病治疗
首先应加强针对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的治疗。溶栓、血运重建术、纠正
电解质紊乱等均可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2.心律失常治疗
(1)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不伴有
肺水肿、低血压、心绞痛时可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如伴心绞痛、肺水肿或低血压,应选择直流电复律。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应直接给予直流电复律。
(2)
室上性心动过速或
心房颤动,如心动过速发作时伴随低血压或心绞痛,应给予直流电复律治疗;如不伴低血压或心绞痛,可首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
(3)
心室颤动或
无脉性室速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如电复律无效,可以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再次尝试电复律。
(4)症状性
窦性心动过缓、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先用阿托品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可行临时起搏治疗。
(5)房性早搏以及单个室性早搏、二联律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